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以后,中亚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新的地缘战略空间。中亚地区出现的“权力真空”,使该地区成为大国角逐的新的地缘战略目标。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名进驻中亚,更加剧了该地区政治风险和激烈的能源资源争夺。我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其外交战略必然由内敛型外交向辐射型外交转变,为和平崛起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中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复杂的政治态势对于我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乃至和平崛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中亚的战略地位分析入手,对俄、美在中亚的利益和目标进行分析,进而对两国在“9·11”后战略博弈态势进行评价,同时对建构新时期中国中亚地缘战略进行一些理论思考。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内容围绕中亚地缘政治地位的变迁对其战略地位重要性进行分析。这部分内容以“9·11”为限,将中亚的战略地位分为两个时期,“9·11”前,中亚以欧亚大陆的“心脏”、能源资源的富集地、多种文明的交汇地而引人注目,“9·11”后,随着中亚地区安全地位的上升,大国竞争的加剧,中亚的地缘战略地位上升了,中亚成为导致国际安全局势不稳的“新震源”和大国地缘政治竞赛的战略区,成为世界多极化的平衡点。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对美、俄、中三大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二部分内容具体分析了俄、美在中亚的国家利益及两国的地缘政治博弈态势,指出美在中亚的国家利益之一是占领21世纪的世界能源供应基地,防止俄罗斯重新崛起,这与俄想通过油气资源为手段加快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家利益相对立,决定了两国在中亚的激烈争夺。俄罗斯是中亚的传统势力宗主,美国是中亚新贵,俄美在中亚的总体态势是双方各有所长,互有攻守。美国有资金、技术、文化优势,有着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能力,但与中亚并不接壤,且宗教、文化与中亚差异太大。俄罗斯拥有深厚的历史基础,与中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社会等方面联系密切,地缘、人文、传统优势明显,掌控中亚国家能源出口,但经济实力较差,这与中亚国家想尽快摆脱经济困境的期望有不小,且中亚国家对俄抱有戒心。目前,双方在中亚力量对比的状况是,双方谁也无法完全替代对方,只能在竞争中共处,但俄美在中亚竞争中共处的地位并不平等:美国在战略上处于强势,俄虽有强项,但在总体上处于弱势。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中亚对中国的重要性。指出中亚可以成为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来源之一和区域经济合作对象,对于我国维护能源安全,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缩小东西部差距都有重要作用;可以抑制“东突”分裂势力,防止“三股势力”的渗透和破坏,维护国家安全;可以成为中国与其他大国势力的缓冲地带,打破美国对我国的战略包围和遏制,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稳定的战略空间。第四部分围绕中亚的竞争格局和中国在中亚的利益诉求,从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组织依托和战略重点三个方面来探讨和思考中国中亚地缘战略的框架,指出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地缘战略选择上,一方面要体现合作求发展、合作求双赢的合作精神,以“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为指导,倡导新安全观,在中亚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保障和平、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另一方面,又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结合国家利益的需要,以上海合作组织为战略依托,以能源合作为重点,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坚持做到“有所作为”又“有所不为”,平衡中亚各方势力,保持中亚地缘战略的灵活性,为战略机遇期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总之,中国作为中亚地区的第三方力量,应保持对美俄灵活的政策,留有适当的战略攻守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