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学术史上,司马氏父子的先秦诸子学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地位,并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有鉴于此,本文从学术史的研究历程出发,以《史记》为线索,解读、阐释司马氏父子的先秦诸子学,以期揭示《史记》的学术史价值,阐明《史记》中的子学贡献。论文共分三个部分,其内容次第如下:第一部分着重考察司马氏父子诸子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动,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先秦的子学思潮及随后的百家争鸣。伴随诸子百家的出现,对诸子分疏评判、穷源竟委的工作即已发韧,《庄子·天下》堪称中国传统学术史的滥觞,随后,评介、总结诸子百家学说的著作相继出现,诸如《荀子·非十二子》、《荀子·天论》、《荀子·解蔽》、《韩非子·显学》、《吕氏春秋·不二》、《淮南子·要略》等等,子学研究异彩纷呈,从而为司马氏父子的诸子学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全面阐述司马氏父子的诸子学成就,亦是本文的主体与重点。就司马谈而言,其诸子学集中体现于《论六家要指》一文,它突破前人诸子学的局限,开创性地将先秦诸子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并准确把握各家宗旨,一分为二地进行全面性评述,开辟了中国学术史上诸子研究的新领域。就司马迁而言,其诸子学本于《论六家要指》而有所发展与深化,主要表现在以列传的体例对先秦诸子的个案研究及各家学派的源流考镜,尤其是通过合传的形式阐发不同学派间的渊源演变。关于阴阳家,司马迁着重评述了邹衍的思想学说及其源流。在司马迁看来,邹衍的思想具体表现在类推的方法论、“五德终始说”的历史观及“大小九州说”的地理观;其学术渊源主要是天道学和儒学;其后学大致衍生为方仙道与终始五德说两类。关于儒家,通过立《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及《孟子荀卿列传》,司马迁系统考察了儒家的开山老祖孔子与其弟子以及战国两位儒学大师孟子、荀卿的言行事迹、著述思想及其师承授受等,并首创《儒林列传》,概述了自孔子以来儒学的兴衰发展脉络及儒家六经的学术传承,深刻体认到孔子儒学在汉代所发生的分途与变异。关于道家,司马迁主要探究老子、庄子及道家的发展源流。对于老子,司马迁以其作为道家的创始者,对其人其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次暗示老子与史官的学术渊源,精炼概括老子的学术宗旨,微观透视孔、老及儒道两家的渊源关系,体认追述了儒道后学的互绌对立。对于庄子,司马迁首次点明老庄间的渊源关系,并对其“归之自然”的思想核心、“洸洋自恣以适己”的人生观、“剽剥儒、墨”的学说特点等有一定的体认。对于道家的发展演变,司马迁认为“老子之后道别为二”,一为庄子,一为黄老,并就黄老之学的思想特征、传授系统、发展流向等进行了深刻解读。关于法家,司马迁侧重审视了商鞅之法、申不害之术及韩非法、术、势思想的集大成,留意到法家与“刑名之学”的内在关联,并以老庄申韩合传揭示了道、法两家的渊源,指出申韩之学远绍老子、近承黄老。探源之外,司马迁考法家流向,在秦朝被定于一尊,在汉代则蜕变为酷吏。关于墨家,司马迁立《游侠列传》,变相发挥墨家要旨,独特考究墨家流向,并由此洞悉先秦儒、墨两家显学在汉代的分野及悬殊命运,反映出学术斗争在时代演化中的流变痕迹。关于名家,司马迁未多加著笔,仅简要提及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的学说。关于兵家,司马迁专立《司马穰苴列传》与《孙子吴起列传》,梳理了春秋末期至战国兵学的发展轨迹,并追溯兵家之源,肯定吕尚在中国兵家的始祖地位。第三部分为余论,概要归纳了司马氏父子诸子学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以及文献目录学上的深远影响。全文旨在表明,司马氏父子在历史撰述中尤为关注学术流变,他们对先秦诸子思想有深刻领会与精辟论断,其在子学上的成就、在传统学术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