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州市是甘肃省的省会,处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兰州市是全国大气污染严重城市之一,特别是在冬季大气污染相当严重,其污染类型为典型的复杂地形城市的颗粒物和煤烟型污染,《兰州市城市供热规划(2006-2020年)》的实施是《兰州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方案》中首要防治措施,AERMOD模型系统由美国环境保护署联合美国气象学会组建法规模式改善委员会(AERMIC)开发和我国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9)推荐模型,已经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应用的新一代法规性质的大气扩散模式,本文选择AERMOD模型系统对《兰州市城市供热规划(2006-2020年)》的实施将对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情况预测,进而指导环境管理部门对城市功能分区、污染源分布、城市规模等城市环境规划要素提出更科学、更明确的控制和管理方案。 本文地面气象参数采用兰州国家气象观测二级站的实测资料,收集了2008年全年逐日逐次的气象数据;高空气象数据采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质量模拟重点实验室的中尺度气象模拟数据。考虑兰州市环境特征和气象条件,本次大气预测覆盖整个兰州市范围,东西33km,南北19km的矩形区域,对评价区域进行网格化处理,网格间距选取1000m。预测时段为供热规划按计划实施远期(2020年)和供热规划未实施(以2006年为基准年,即零方案)两种的采暖期的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预测;预测污染物因子为SO2、PM10;采用HJ2.2-2008推荐模式清单中气象预处理模型Aermet;地形按平坦地形考虑,不对地形参数进行预处理,通过AERMOD模型系统计算,得出⑴典型日气象条件下,供热规划按计划实施远期(2020年)和供热规划未实施(以2006年为基准年,即零方案)两种的采暖期主要污染物SO2、PM10对预测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位置,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质量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质量浓度等值线分布图。⑵分析长期气象条件下,供热规划按计划实施远期(2020年)和供热规划未实施(以2006年为基准年,即零方案)两种的采暖期主要污染物SO2、PM10对预测范围的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范围及位置,并绘制预测范围内的质量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研究得出:⑴通过预测,在规划实施远期(2020年),兰州市市区采暖期SO2、PM10日均最大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分别为19.39%、5.29%,年均最大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分别为5.88%、1.17%;和平城区在规划实施后采暖期SO2、PM10日均最大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分别为14.82%、7.50%,年均最大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分别为3.49%、1.08%;河口城区在规划实施后采暖期SO2、PM10日均最大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分别为9.08%、4.61%,年均最大浓度贡献值占标率分别为2.49%、0.76%。 规划实施远期采暖期环境敏感点的SO2日均浓度削减率为16.7%~93.0%,年均浓度削减率为74.0%~86.3%;PM10日均浓度削减率为5.7%~24.9%,年均浓度削减率为13.9%~17.3%。 与零方案预测结果比较,供热规划的实施环境空气污染物贡献值远远小于零方案下的贡献值。通过敏感点叠加预测,由于小燃煤锅炉的替代,极大的改善了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但是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压力还是很大,敏感点超标现象还是比较普遍,超标原因是背景值过高,供热规划带来的贡献值并不高。 ⑵兰州市城市供热规划和“零方案”比较其环境效益是显著的,在2020年,供热规划方案在采暖期减少耗煤量95万t/a。烟尘减排10826.4t/a,SO2减排29197.2t/a,NOX减排10957.6t/a,减排比例分别为90.6%、88.8%、72.7%。 ⑶由于没有获得采暖期兰州市大气容量数据,只能以全年的容量进行对比,因此实际占的比重应该更大。可见供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占兰州市大气环境容量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削减供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是改善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选。 供热规划实施后,远期大气污染物烟尘、SO2的排放量分别为:1124t/a、3700t/a,较基准年分别削减了88.9%、86.2%。可见规划的实施,SO2排放量的削减可以满足环保指标要求,但烟尘到远期不能满足环保目标削减90%的要求。要实现环保目标,必须要在远期烟尘排放量的基础上削减45.5%,可采用远期清洁能源取代燃煤来实现。通过估算,如果远期清洁能源占比能实现50%的预定目标,那么烟尘的排放量有望实现预定的环保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