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网络技术的推陈出新,网络社交时代的来临打破了传统社交模式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改变了传统的社交模式,也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延续到了虚拟空间。社交网络与传统互联网互动的区别在于它不仅仅让陌生人互相结识和交往,它旨在使虚拟的社交平台中产生一个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映射,并让这种映射有形可见。社交网络为用户构建了一个平等、开放、去中心化的沟通平台,每个人都成为创造者和传播者,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了一个自我呈现的平台。“自我呈现”一词最早由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在这本书中他的“拟剧论”把研究重点放在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如何管理自我的信息暴露进而进行印象管理。社交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社会交往方式,那么人们在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与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有哪些不同?社交网络的使用又会对自我呈现产生哪些影响呢?本文选取东北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新浪微博为研究载体,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法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社交网络的自我呈现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在社交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确实存在显著差异。社交网络的使用对大学生的自我呈现同时存在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本研究的研究目的针对社交网络对大学生自我呈现造成的困境进行归因,并提出规范大学生合理使用社交网络的对策和意见。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社交网络的发展与特点以及新浪微博的功能和特点介绍。其次针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最后对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本文将自我呈现定义为个体在应对不同社会情境和社交对象时,使社交结果符合预期而采取的有利于自己的社会适应性行为,是一种通过控制信息呈现内容和方式来影响他人对自己印象的形成和改变的过程。戈夫曼将这个过程比作是演戏,称之为“拟剧论”,并引入了剧本、表演区域、情景、剧班等戏剧元素。“拟剧论”是本研究最重要的核心分析理论。接下来对社交网络的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社交网络的自我呈现策略以及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的影响因素这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初步的综述。第三部分,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的实证分析。首先结合国内外自我呈现量表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初步确定了预调研量表并实施预调研,预调研阶段共发放110份问卷,有效问卷98份。运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后形成正式量表,包含六个维度23个项目。进行正式问卷实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与现实生活中自我呈现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与现实生活中自我呈现均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社交网络自我呈现与现实自我呈现存在显著差异。第四部分,社交网络的使用对大学生自我呈现的影响。这一部分主要是运用半结构访谈对东北财经大学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并从访谈记录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拟剧论”对社交网络的使用对大学生自我呈现的影响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将社交网络对大学生造成的困境归因为大学生主体的缺失、社交网络中主导价值理论的缺失以及社交网络虚拟社交的先天不足。第五部分,规范大学生合理运用社交网络的对策意见。本文依据上文的困境归因从大学生自身层面、政府层面和学校层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意见。希望对缓解大学生社交网络自我呈现困境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