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BDV、BmCPV反向遗传学系统的建立及不同抗性家蚕对BmCPV的感染应答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iyuan04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浓核病毒(BmBDV)能特异性地侵染家蚕中肠组织的柱状细胞,是家蚕软化病的病原。BmBDV的基因组由两种不同的单链DNA,VD1(6,543 nts)和VD2(6,022 nts)构成,病毒粒子中只含有两种DNA分子中的一种。目前还没有一种细胞系可感染BmBDV,也不能通过基因操作改变 BmBDV的基因研究病毒基因的功能。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基因组由10个分节dsRNA片段组成,每个dsRNA片段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由于BmCPV为dsRNA,且缺乏BmCPV的敏感细胞系,无法通过基因敲除或敲入研究BmCPV基因功能,导致BmCPV基因功能研究几无进展。不同的家蚕品种对BmCPV的抗性存在差异,但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机制仍有许多不明之处。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开展了基于BmBDV基因组DNA质粒拯救病毒研究、基于体外转录的病毒 RNA转染细胞拯救BmCPV研究,期望为BmBDV和BmCPV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新的系统;同时,利用RNA-Seq技术,研究了不同抗性品种家蚕感染BmCPV后,中肠组织基因组转录水平的变化,期望为理解家蚕对BmCPV的感染应答及抗BmCPV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1、BmBDV反向遗传学系统的研究  为了提供BmBDV基因功能的研究平台,将含有BmBDV VD1基因组的重组质粒pGEM-VD1转染家蚕卵巢(BmN)细胞,发现细胞表现出明显的细胞病变;Western blotting与免疫荧光皆能检测到BmBDV基因的表达。同时,我们通过Bac-to-Bac载体表达系统构建了装载VD1全基因组的重组杆状病毒BmBac-VD1,该重组病毒基因组DNA转染BmN培养细胞,可观察到细胞出现明显病变,将培养上清转接正常BmN细胞,表现出相同的病变;Western blotting与免疫荧光试验可检测到BmBDV病毒结构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可同时观察到球形病毒粒子与杆状病毒粒子,通过差速离心将两种病毒粒子分离,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球形病毒样颗粒中包裹有重组病毒基因组。上述结果显示,通过基于病毒基因组的质粒DNA可以拯救出BmBDV,通过杆状病毒装载VD1全基因组可获得BmBDV样的病毒颗粒,表明我们已建立了BmBDV的反向遗传学系统,为通过基因缺失或突变的方式研究BmBDV的基因功能提供了平台。  2、BmCPV反向遗传学系统的研究  利用片段搭桥和同源重组等方法对BmCPV基因组10个分节dsRNA片段的全长cDNA进行了克隆,并用T7启动子分别控制10个分节dsRNA片段的全长cDNA,克隆进pIZT-V5/His载体,获得了重组质粒pIZT-CS1—pIZT-CS10。同时,用DsRed基因替换BmCPV S10片段cDNA中的多角体蛋白基因的开放读码框(ORF),构建了重组质粒pIZT-CS10(DsRed)。  以线性化的pIZT-CS1—pIZT-CS10为模板,体外转录成BmCPV10个基因组片段的RNA,转染家蚕培养细胞,发现转染细胞表现出发病症状;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能够检测到BmCPV基因的表达蛋白;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转染细胞中BmCPV基因的明显上升,说明体外转录的病毒基因组片段的RNA转染家蚕培养细胞可拯救出具有复制能力BmCPV;进而,将BmCPV S1-S9片段的体外转录RNA与pIZT-CS10(DsRed)为模板的体外转录RNA共转染家蚕BmN细胞,6天后将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转接正常细胞,转接细胞发出红色荧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荧光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大,说明S10片段为BmCPV复制必须片段,病毒衣壳蛋白识别包埋 S10片段的位点位于非编码区。上述结果表明,通过建立的基于体外转录的病毒基因组片段的RNA转染家蚕培养细胞拯救BmCPV系统可以用于研究BmCPV的基因功能,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BmCPV基因组的复制非必须片段构建重组BmCPV表达外源基因或通过类似策略研发重组CPV生物杀虫剂。  3、不同抗性家蚕品种感染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中肠组织比较转录组学研究  为了探讨品种间BmCPV的抗性产生机制,我们通过RNA-Seq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家蚕蓝5(Lan5,BmCPV易感品种)和欧17(Ou17,BmCPV抗性品种)感染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后中肠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测序结果显示,在感染的Lan5、Ou17中肠组织中,上调表达基因数量分别为330和218个,而下调表达基因数量分别为147和260个。我们对Lan5与Ou17中肠组织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了GO(Ontology)富集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并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了Lan5与Ou17中肠组织共同上调/下调基因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部分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相互作用并形成网络,在共同上调表达基因中,表皮蛋白Cpr62Bc和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5(DNA复制许可因子Mcm5)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在共同下调基因中,热激蛋白23(Hsp23)的作用最为关键。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家蚕抵抗BmCPV病毒侵染的免疫机制、明确不同家蚕品种的抗性差异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深入研究其中的关键基因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20例静脉全麻下ERC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并择期进行静脉全麻下ERCP治疗的患者20例进行研究,观察手术结果,及治疗前后患者
目的:研究三孔法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一共8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5日),电脑随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病理组织学分型与贫血发
目的 探究无止血带穿刺法在门诊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进入我院门诊进行静脉采血的84名采血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各有42名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给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
临床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的研究有其特殊涵义且非常重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仅可有效减少艾滋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病死率,同时还能够提升艾滋病病毒感染
胃脏是人体最主要的脏器之一,中医学中,胃是五脏之一,胃脏的各类疾病原因不同,治疗方式也存在差异.本文以各类文献为基础,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对归胃经中药的气、味特征进行统
目的:研究与分析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耳穴压豆干预控制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护理的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142名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