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的强势入境使经济发达国家的“文明标签”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被竞相模仿和复制。而在市场体系下我们的建筑师或被控于市场,或迷惑于铺天盖地而来的现代西方形形色色的流派,浅薄地追求某些时髦的形式上的手法。而披上了“同一种制服”的各地区建筑在磨蚀人们心理上的文化认同的同时也丧失了本土建筑的文化性格。但与此同时的却是学术界日益增多“无根”、口号式的呼吁和批判,并正在成为论述中的话语主流。两者的共时并存于是演化为一系列批评。为此,论文将集中于云南大理的当下建筑实践作为需要解惑的问题,论文采用了关于问题发现、追溯以及寻找症结的逻辑过程,进而回归到建筑学的本质语言进行描述和批评。其中的当下实践包括“大传统”和“小传统”两类型。“大传统”指的是以都市为中心,社会中少数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小传统”则指散布在村落中多数农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而本文中“大传统”的实践代表是以云南省设计院、昆明见地工作室、昆明怡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和画家赵青的实践为主;“小传统”则以大理喜洲民居为参照系。第二,在我的课题研究从以下方面切入:·从建筑批评学的视角对云南大理喜洲传统民居的主要类型、历史演进、建构逻辑进行系统深入的再认识;再以批判的地区性精神为武器切碎传统类型本身,反观当下“大传统”的各自实践差异和其批评性;通过对建筑批评学、地区性、实践三方面的交叉比较,找出地区性建筑中的恒量(核心部分),分析各种变量(差异)产生的根据(成因),把握地区性的传统精神和文化内涵所在;本文将着重于“地区性建筑”的研究,对其材料、构造、营造方式以及建构行为进行手术式的分解,进而以建筑批评学的方法进行整合;提出地区性建筑的创作与传承的个人建议及对策。在整个研究体系中,模式比较研究的方法用来确定所研究的大小传统的类型特点,确认其所属的建筑文化圈。从而在同属的建筑文化圈内进行比较、进而得到一种批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