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为农产品安全提供安全保障已成为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提高农民收入、消费安全保障、农业竞争优势与持续稳固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现象屡屡出现,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关注。而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部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性造成的。 本课题最初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念进行了定义并对管理信息化的内涵进行深度解读,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公共物品属性,需要政府来对农产品生产涉及到的全部参与者提供监督管理。其次,本课题详细阐述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信息化的现状,同时以昆山市为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讨论了该市农产品质控信息化存在的不足与漏洞,讨论了该市农产品质控信息化存在的不足与漏洞,一是缺乏产地空间环境信息化建设;二是农产品的生产档案缺乏有效的记录;三是现有标注为可追溯的农产品其销售信息与生产实际情况衔接脱节;四是信息数据的采集缺乏自动化和传输实时化技术。最后,在对发达国家经验解读并得到启发的基础上,指出要大力促成昆山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程度的深入,力求攻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非对称的难题,构建起从种子到的餐桌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体系,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能查询产地环境、田块、施肥和用药等相关信息,运用“二维码溯源”新型应用技术,矫正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的各个环节,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打通数据壁垒,深度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业务数据,确保昆山市市民“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