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兰·罗伯-格里耶是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新小说派的“教父”。他的反对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现实主义作家,要求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去表现事物“纯客观”的存在,剔除人为性。这一做法深受当时哲学思潮与文艺思潮的影响。一方面,胡塞尔与英伽登的现象学理论以及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从不同侧面刺激着格里耶的创作;另一方面,读者在文学批评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取代作者和文本,成为文学批评研究的重点。这些思潮表现在其具体作品中,主要体现为作者主体性的削减与读者主体性的增强。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具体分析了格里耶的创作手法,揭示其在小说技巧方面所做的创新与努力。格里耶主要从叙事主体、叙事视角和时间机制三个方面削弱作者的主体性。与此同时,通过对人物、故事和语言等叙事要素的留白,使读者的主体性在阅读中得以增强。格里耶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从不同侧面削弱了作者的主体性,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留出了余地,这种叙事策略达到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