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大、尤其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宏观制度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外部制度环境日趋公平。从此,民营企业不能再过分依赖国家宏观制度创新求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加强自身的企业制度创新。本文以企业制度的主要架构为主线,结合企业生命周期,对现阶段中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及途径进行了探讨。 根据企业制度的主要架构,企业制度创新包括产权制度创新、治理制度创新、组织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等。企业制度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确定制度创新的阶段性重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约有80%以上的民营企业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所以,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重点是产权制度创新和内部治理制度创新。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方向是产权彻底清晰化、产权结构合理化和实现产权的可流动性。为了产权清晰,初创企业应一步到位,在成立之前即确定各投资方的产权份额;家族企业、合伙企业应快刀斩乱麻,尽快协商确定内部各主体的产权份额;“红帽子”企业则应尽快完成与主管部门、挂靠单位的产权划分。为了产权结构多元化,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增资扩股、出让产权、资产转换等形式导入战略投资者;可以在血缘关系不破裂的情况下实现家族内部产权多元化;可以设立股权激励机制引入人力资本产权;可设立独立董事模拟产权多元化。为实现产权可流动,民营企业要逐步开展资本经营,并且适时把企业产权有价证券化。民营企业内部治理制度创新的目标是建立与企业发展阶段和企业规模相适应的内部治理模式。对于初创企业,最便捷的做法就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直接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规模过小的企业则需量力而行)。对于成长期、成熟期的民营企业,小规模企业应当身体力行,使机构精而小,在保证体制效应的前提下降低运行成本;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则应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适应企业规模化和复杂化的要求。 最后,考虑到家族企业在民营企业中的特殊地位,本文也对家族企业制度创新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与非家族企业长期共存是中国家族企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所以,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不是摆脱家族制,而是在家族企业的外壳内注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核,建立现代家族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