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已逐渐渗入到我国城市绿地建设领域。绿地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动态地获取城市绿地资源现状及其变化信息,并进行合理的空间分析,从而实现城市园林绿地的动态监测与管理、科学的规划与布局,以及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开发、GIS及相关技术在城市绿地生态研究中运用进展。运用软件工程理论,论述了绿地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重点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空间数据库设计、IKONOS影像解译、绿地属性数据库建立等方面开发了武钢工业区绿地地理信息系统,并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 武钢工业区绿地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ArcView为开发平台,利用其二次开发语言Avenue结合高级编程语言VB,针对武钢工业区绿化设计的集日常管理、分析、研究于一体的专业性绿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该系统,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从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绿地类型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等方面进行了武钢工业区绿地景观生态学分析,并对不同区域绿地景观生态学作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1)武钢工业区园林植物生活型基本符合亚热带气候的生活型谱。园林植物种数为7的斑块出现频率最高,种数为8的绿地斑块的总面积最大。公园绿地斑块物种丰富度最高,其次是附属绿地。乔灌和乔灌草群落配置的斑块在数量上占优势。 (2)武钢绿化覆盖率为30.58%,主要由中小型绿地斑块组成。其中附属绿地面积及数量占到绝对优势,分别为45.57%、76.41%;生产绿地面积最少,占2.94%。按绿地斑块平均面积排序,其他绿地(67865.9 m~2)>生产绿地(23792.1 m~2)>防护绿地(15319.0 m~2)>公园绿地(14940.7 m~2)>附属绿地(6429.0 m~2),总体平均值为10779.74m~2,变异系数为6.601。 (3)武钢工业区绿地斑块形状指数平均为2.18,形状复杂的绿地斑块集中于10hm~2以上的大型绿地,形状指数为4.40。公园绿地虽形状指数较大(3.38),但分维数最小(1.112),故整体形状比较简单,变异较大,其空间分布离散,相互连接度低(连接度指数为0.019);附属绿地形状复杂(形状指数为2.08),空间呈随机分布;其他绿地相互连接度最大(0.2777),空间呈团聚状态分布,生产绿地分离度最大(0.718)。 (4)生活区绿地斑块规模普遍较大,分布均匀(均匀度为1.2750),绿地类型多样(多样性为1.4105),绿化覆盖率高(43.27%);主厂区绿地单一破碎(破碎度为1.3246),分布不合理(均匀度为0.8000),物种丰富度低(0.8941);工业港绿地物种丰富多样(物种丰富度指数为1.1765),各景观格局指数居中。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5)通过主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与贡献率乘积的累积值,对不同区域绿地进行景观生态学综合评价,将评价指标综合为景观格局及物种多样性2项指标,该方法科学可行,具有说服力,最后得出生活区绿地景观生态最优,工业港次之,主厂区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