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剂量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对家兔正常肠组织损伤的分子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肠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36只雄性的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平均每组9只,分别为A组(100Gy)、B组(160Gy)、C组(200Gy)、D组(0Gy,即空源组、对照组)。每组再按照术后不同时间分成3组,分别为60天组、120天组和180天组,各时间点3只家兔。每只家兔结肠壁上分别植入4颗活度相同的125I粒子,活度分别为A组0.5mCi、B组0.8mCi、C组1.0mCi、D组空源,4颗粒子成长方形排列,粒子的横向间距为1cm,纵向间距为0.5cm。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立刻将新西兰家兔置于CT扫描床上行CT扫描,然后将CT图像导入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以粒子所在区域的结肠壁为靶区进行靶区勾画,长2cm、宽1cm,行术后验证计划。分别在粒子植入术后60天、120天、180天的3个时间点取材。取材后结肠壁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后,行Bax及Bcl-2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家兔正常肠组织在受不同剂量照射后Bax、Bcl-2蛋白分子在放射性12525 I粒子植入术后不同时间的表达。结果:1.A组、B组、C组的Bax蛋白表达均于粒子植入术后60天至120天增加;180天时,A组Bax蛋白表达降至正常,与D组对应时间点的Bax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Bax蛋白显著下降,与D组对应时间点Bax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Bax蛋白无明显下降,与D组对应时间点Bax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B组的Bcl-2蛋白表达于粒子植入术后60天、120天、180天逐渐增加,而C组的Bcl-2蛋白表达于粒子植入术后60天、120天、180天逐渐减少;与D组对应时间点Bcl-2蛋白表达比较,A组粒子植入术后60天的Bcl-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粒子植入术后120天、180天和B组粒子植入术后60天、120天、180天的Bcl-2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C组粒子植入术后60天、120天的Bcl-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0天的Bcl-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Bax、Bcl-2蛋白参与了125I粒子植入对家兔放射性肠损伤的过程。2.随着剂量的增加,根据Bax和Bcl-2蛋白的变化趋势,125I粒子引起的放射性肠损伤可能逐渐加重。3.正常肠组织对125I粒子辐射有一定剂量耐受性,根据Bax和Bcl-2蛋白的变化趋势,2cm2结肠壁接受剂量小于160Gy在180天内可能会发生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