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程度的加深,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多的新兴经济体融入国际经济中,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度不断加深。我国经济也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的国际经贸活动越来越多,也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成员。我国的对外贸易保持持续较长的增长速度,货物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为2009年的12016.1亿美元,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出口商品分类来看,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出品量都在逐年增加,且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速度比初级产品快,我国正在逐渐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对外贸易水平还较低。我国的贸易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水平低的初级产品以及低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上,这些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因此,当前调整出口结构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话题。影响我国出口结构的因素有很多,国家的经济地位、开放程度,国际间竞争状况,以及国际需求状况都会对我国出口结构产生影响。但是真正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出口结构的因素是技术进步,只有我国商品的技术含量得到提高,才能使我国出口结构得到根本改变。本文将技术进步的方式分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模仿。技术创新是把新的发明和创造投入企业,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过程。技术模仿是通过引进、学习,对国外已经投入生产领域的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并将之转化为自身的生产力,创造价值的过程。技术创新与技术模仿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产品的核心技术是否由本国自主研发而成。
本文主要运用实证方法,采用我国1980年-2009年的国家宏观数据,分析技术创新与技术模仿对我国出口结构的影响。在理论方面,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干中学”模型为全文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在实证方面,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滞后变量模型等计量分析方法,并运用EViews5.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经过实证分析可知,技术创新和技术模仿与出口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它们均对出口结构有正向的影响。与技术模仿相比,技术创新的确对出口结构的改善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以R&D投入表示的技术创新对出口结构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这种非及时效应会使带来许多风险,最终能否成功促进出口结构改善很难确定。对于技术模仿,虽然其对出口结构改善的促进作用小于技术创新,但其风险性小,且可以持续稳定地促进技术进步,因而可以渐进地改善我国的出口结构。
本文提出了进一步调整我国出口结构的对策建议。我国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造我国的传统产业,以我国传统产业所积累的资本和人力为基础,促进出口产品的技术竞争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某先领域抢先拥有领先技术,带动我国整体技术实力的提高;充分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出口结构的改善;提高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正确处理贸易摩擦问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将重“量”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重“质”的集约型增长。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对出口结构的影响上,结合技术创新与技术模仿进行比较分析,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但由于学术能力有限,在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时,所选模型较为简单,并且所搜集数据与真实值之间难免有偏差,也使本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的分析研究并不完善,有关技术和出口结构的关系还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对于本文的研究结果,希望可以对下一步的研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