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反恐中营救式刑讯的概念最早是从定时炸弹的思想实验中提取而来。反恐中营救式刑讯通常是指,恐怖主义犯罪正在实行并且尚未形成犯罪结果时,穷尽其他方法不能得到营救信息阻止犯罪结果发生,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迫犯罪嫌疑人提供营救的相关信息。反恐中营救式刑讯的主观目的在于获取营救信息阻止恐怖主义犯罪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方面体现为使犯罪嫌疑人遭受肉体或精神上的强烈痛苦。反恐中营救式刑讯并非刑讯逼供,其究竟有无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恐中营救式刑讯的概念最早是从定时炸弹的思想实验中提取而来。反恐中营救式刑讯通常是指,恐怖主义犯罪正在实行并且尚未形成犯罪结果时,穷尽其他方法不能得到营救信息阻止犯罪结果发生,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迫犯罪嫌疑人提供营救的相关信息。反恐中营救式刑讯的主观目的在于获取营救信息阻止恐怖主义犯罪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方面体现为使犯罪嫌疑人遭受肉体或精神上的强烈痛苦。反恐中营救式刑讯并非刑讯逼供,其究竟有无正当性可言,是否应该被各国所禁止的问题值得探讨。从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角度分析,为了保护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保全更大的利益,必要时采取刑讯牺牲一定的人权是合理的。从正当防卫的角度考虑,反恐中的营救式刑讯不仅符合刑法上正当防卫所要求的时间条件、限度条件、主体条件和主观条件,还符合正当防卫的内在正当性要求。从风险社会的角度考虑,风险社会理论在对待安全与自由的关系上坚持安全为先,反恐中的营救式刑讯也是以抵御风险和维护安全为首要目标,在法律上应占据正当性的地位。然而在绝对主义的道德视角下,由于只注重行为本身是否符合普遍的道德准则而对结果在所不问,反恐中营救式刑讯通过牺牲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来保障其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并没有正当性。从防止刑讯滥用的角度考虑,如果反恐中营救式刑讯未被法律明确禁止,那么实践中行使刑讯的状况会越来越频繁。从保障基本人权的角度分析,反恐中的营救式刑讯为了实现高效率获取营救信息并阻止犯罪后果的发生,剥夺了恐怖主义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等人权。由于反恐中营救式刑讯不同于刑讯逼供,并未被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明确禁止,一些国家诸如美国和以色列在反对恐怖主义活动中频繁地使用营救式刑讯行为。在反恐活动中,为了保护国家安全,执法机关不能仅依赖于犯罪嫌疑人口供,还要采取疏散人群等技术手段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倘若在具体个案中,国家机关确实囿于人力以及技术上的限制不能及时化解危机,犯罪结果将严重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此时只有采取营救式刑讯行为方可应对重大风险,那么应当认为,在紧急个案中的反恐中营救式刑讯具有正当性。同时,应通过设立事前由法官审查个案中反恐中营救式刑讯使用的制度以防止其被滥用,切实保障恐怖主义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
其他文献
<正>桂政发[2009]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2009年政府工作主要目标任务督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各
<正>桂政办发[2009]6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
长影"通俗剧"影片一直与国家主流话语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它传递了国家意志。其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所经历的由"奉献的个体"向"高扬的自我"的精神转向,既有着对中国传统
在体验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形式。他们开始追求旅游项目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希望深入参与到旅游体验的活动和氛围中。但传统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大都是以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观光为主,这种传统的旅游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都市游客的需求。体验式乡村旅游,是以游客个人体验和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其更加注重体验活动的规划,体现人性化、个性化和参与性,让游
为提高多脉波整流系统的谐波抑制能力,降低系统的开关损耗,研究了一种多脉波整流系统直流侧有源谐波抑制方法.根据多脉波整流系统交、直流侧电流关系,分析了输入电流为正弦波
本文研究了GNSS星间链路测量与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通过对标准型Walker24/3/2星座卫星的星间几何特性和空间参数的分析,设计了一种具有低跳数全网覆盖通信能力的星间固定链路
目的:综合分析高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特点及使用双膦酸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在2014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53例高龄(≥80岁)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作
目的探讨新就业形势下护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现象学方法的半结构访谈方式对7名处于择业期的护理本科生进行访谈,对访谈资料录音后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结
《点石斋画报》为晚清中国重要的石印画报,由上海《申报》附送,其中的西方女性形象特别引人注目。本文以《点石斋画报》西方女性的服饰为研究对象,借用服饰的能指和所指的概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手机一跃成为上网的第一选择,全国手机网民规模已接近八亿。随着手机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越来越强的渗透性影响,手机依赖现象已成为学界媒介依赖研究中的新问题。在小城镇青年群体中,由于受媒介资源状态、整体生活环境和消费时尚等影响,其手机拥有度和使用率很大,因而其依赖问题更值得深入观察。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等方法,以302名江西省赣县王母渡镇青年为研究对象,探讨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