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型农民。只有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的新型农民,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技知识匮乏,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在老区信阳更是突出。所以,现阶段有针对性地对信阳新型农民的培育进行研究则是一项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结合河南省信阳市的实际情况,以“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型农民的培育和塑造”为研究对象,从多种角度对农民素质的现状、形成的原因以及培育和塑造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和论述。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导言。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农民素质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列举了国内外关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基本理论,并确立了研究方法。第二章信阳农村劳动者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按照建设新农村对农民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以作者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信阳地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民主法律素质、卫生健康素质的现状及形成原因。第三章分析农民素质低对新农村建设的负面影响。第四章新型农民的培育。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信阳的地理位置、农业特色对农民素质的培育和塑造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这些对策的提出,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分析和现实论证基础上的,所以,对有关部门决策和研究农村问题、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作用。第五章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