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低Aurora-B诱导细胞自噬对骨肉瘤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j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骨肉瘤(Osteosarcoma,OS)作为儿童及青少年中最致命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致命原因在于疾病的早期易于发生肺部的微转移。传统的手术及放化疗治疗方案对于无转移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着非常显著的提升(55-80%)。然而,近几十年来,因骨肉瘤具有高复发率,对化疗药物多重耐药性以及早期肺转移等特点,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寻找骨肉瘤相关的新型分子标志物以及治疗靶点便显得迫在眉睫。Aurora-B作为原癌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前期研究发现,Aurora-B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肺部转移正相关。但是,其在骨肉瘤肺转移过程中所发挥的潜在作用及具体细胞和分子学机制尚不清楚。自噬作为一把双刃剑在肿瘤的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Aurora-B在骨肉瘤中对自噬及肺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进一步阐明Aurora-B在骨肉瘤中对骨肉瘤转移的作用及可能调控机制,为临床骨肉瘤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干预手段。方法:1、Aurora-B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分布与骨肉瘤患者生存预后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关系:使用GEPIA数据库,分析包括肉瘤在内的不同肿瘤组织中Aurora-B基因的表达分布情况。获取数据库中肉瘤患者生存预后情况,分析Aurora-B基因表达与肉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临床收集69例骨肉瘤患者瘤体组织,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Aurora-B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分布关系,结合患者住院信息及出院后随访情况,分析Aurora-B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瘤体大小、转移、病理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2、敲低Aurora-B对骨肉瘤细胞自噬及侵袭转移的影响:使用干扰慢病毒载体(LV-sh RNA)敲低骨肉瘤细胞系Aurora-B蛋白表达,利用LC3双标荧光法及透射电镜观察骨肉瘤细胞系自噬小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及自噬流的形成。利用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Wound healing划痕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探究骨肉瘤细胞迁移能力的相关分子机制。氯喹阻断激活的自噬,进一步检测敲低Aurora-B诱导的自噬在骨肉瘤侵袭迁移中的作用。3、敲低Aurora-B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激活的自噬对骨肉瘤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利用mTOR激活剂进一步检测Aurora-B敲低对自噬的影响。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Wound healing划痕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使用mTOR激活剂重新激活mTOR信号通路,进一步探究mTOR信号通路在骨肉瘤自噬及侵袭迁移中的作用。4、敲低Aurora-B介导的自噬在体内对骨肉瘤肺转移的影响:使用裸鼠原位成瘤法构建骨肉瘤原位裸鼠模型,将裸鼠模型分为4:对照组、AZD2811组、AZD2811+3BDO组、AZD2811+CQ组。解剖收集原位瘤体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瘤体内Aurora-B及磷酸化mTOR的表达分布情况,收集肺部组织,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HE染色、体式显微镜等观察原位裸鼠肺转移情况。结果:1、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31种不同肿瘤组织中Aurora-B蛋白表达发现,相比于对应的癌旁组织,Aurora-B在大部分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中相对高表达的肿瘤有29种。单独分析Aurora-B在肉瘤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发现,Aurora-B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数据库262例肉瘤患者中,通过Kaplan-Meier分析发现,Aurora-B表达与肉瘤患者生存预后显著相关,其中Aurora-B的高表达预示着患者更差的总体生存率(P=0.0041)和无病生存率(P=0.00078)。在69例骨肉瘤患者瘤体组织中,Aurora-B表达与骨肉瘤患者Enneking分期(P=0.031)、自噬相关蛋白LC3B表达(P=0.016)呈负相关。Kaplan-Meier分析发现,Aurora-B蛋白的高表达与患者总体生存率(P=0.0022)及无转移生存率(P=0.0107)负相关。2、利用干扰慢病毒成功敲减骨肉瘤细胞系Aurora-B蛋白及m RNA表达。LC3双标荧光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敲低骨肉瘤细胞Aurora-B蛋白表达,细胞内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显著增加。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比例增加,同时P62的表达显著减少,抑制Aurora-B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了肿瘤细胞内自噬流的形成。为了探究Aurora-B敲低所诱导的自噬在骨肉瘤细胞系中对侵袭迁移的影响,利用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Wound healing划痕实验发现,敲低Aurora-B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了骨肉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使用CQ阻断激活的自噬能够显著逆转骨肉瘤细胞被抑制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分析发现,骨肉瘤细胞内Aurora-B蛋白的敲低显著抑制了MMP2蛋白的表达,而CQ的使用能够显著恢复MMP2的表达。3、Western blot分析发现,Aurora-B的敲低显著抑制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mTOR激动剂的应用能够显著回复mTOR的磷酸化及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表达。为了进一步探究mTOR在骨肉瘤细胞系对自噬及侵袭迁移的影响,利用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Wound healing划痕实验发现,mTOR的重新激活显著逆转了Aurora-B敲低对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4、裸鼠荷瘤实验表明,Aurora-B特异性抑制剂AZD2811的应用成功抑制了骨肉瘤裸鼠体内Aurora-B蛋白的表达,同时p-mTOR表达显著减低。联合应用AZD2811和mTOR激动剂3BDO对裸鼠模型进行回复实验发现,3BDO的应用重新激活了mTOR的活性。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HE染色、体式显微镜等观察原位裸鼠肺转移灶发现,AZD2811的使用有效降低了骨肉瘤裸鼠模型肺转移灶数量。联合应用AZD2811和3BDO或自噬抑制剂CQ治疗,有效回复了因Aurora-B抑制所减少的肺转移灶数量。结论:Aurora-B在包括肉瘤在内的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升高,且与骨肉瘤患者总体生存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Enneking分期、远处转移等密切相关。敲低骨肉瘤细胞Aurora-B蛋白表达能够通过mTOR信号通路激活细胞自噬并抑制骨肉瘤的肺转移能力。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相比于传统电能传输方式,以其安全、方便、高效等特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其中又以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ally-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MCR-WPT)技术备受关注。与感应式传输技术和辐射式传输技术不同,MCR-WPT技术在中短程
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是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安神解郁、抗氧化、抗癌、抗抑郁等功效,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因其药用部位只是干燥柱头,导致其产量极低;藏红花为三倍体植株,只能通过地下球茎进行无性繁殖,产量受环境、种质资源的影响也较大,所以优化藏红花种质资源、改善种植环境、提高藏红花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藏红花球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网络日趋复杂。作为配电网中的重要一环,继电保护是电力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其性能和效益是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评估指标,电力装置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设备购置到报废的五个阶段:购置、运行、维护、检修和报废处置。本文将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开发设计了一款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继电保护装置综合评价系统,本文研究如下:对某省进行继电保护设备二次台账数据进行汇总,收集汇总12个地市及省检
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造成大量消耗,随之而来的资源枯竭问题和环境问题迫在眉睫,导致人们对绿色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硫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高能量密度金属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因此锂硫电池的开发和应用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锂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和锰酸锂(LiMn2O4)等,但是这些材料价格昂贵,能量密度不够高,不能满足人们对绿色能源的需求。而硫作为世界上最丰富
无刷直流电机在保持直流电机良好特性的同时又采用电子换相代替了传统的机械换相,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维护方便和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同时,在电子控制技术、电机永磁材料以及电子元器件的快速发展下,具有高调速性能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成为了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由于无刷直流电机易产生转矩脉动和非线性系统的特性,一些经典常用的控制策略无法满足高
近年来,传统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能源危机变得越发严重。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各国都在着手于新能源的开发。作为绿色清洁能源且储量巨大的风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发展,风电规模与并网数量与日俱增。但由于风电的随机间歇性与波动性,在风电大规模地并入电力系统时给系统的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倘若根据预计发电量,提前做出规划对风电进行有效调度,从而满足用电需求,不仅可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还可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电力系统行业的发电能源架构,如何在配电网中合理有效地进行电源优化配置成为配电网建设的研究热点。在配电系统中,能够提供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电源为广义电源(本文主要包括分布式电源和电容器)。本文针对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电容器(Capacitor,C)在配电网中进行单独优化配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配电公司年综合收益最大为目标函
CIM基础平台是城市智慧化运营管理的基础平台,是城市新一代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信息基础设施,将汇聚海量数据资源并发挥重要作用。论文从数据工程体系角度出发,在CIM基础平台数据建设时,构建基于人居环境理论数据框架体系、搭建支撑融合可用的CIM数据空间组织、探索操作性强的数据采集更新方法,为平台更全面丰富、横纵向融合、动态鲜活的数据建设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以更好地发挥作为三维数字底座的效果,为城市规划
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国内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鼓励,以光伏(DPV)为代表的分布式发电正呈现出区域化快速发展态势,大规模、集群化DPV并网将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储能系统(ESS)以其快速响应及功率的双向调节能力,可有效缓解源-荷间的时序不匹配性,为大规模DPV并网提供解决方案。由于现阶段ESS成本高昂,对其进行合理规划提高经济收益也是研究重点之一。针对配电网中高渗透DPV的消纳问题,
随着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中转动惯量相对减少。在此背景下,通过控制逆变器来实现分布式电源友好接入电网成为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VSG控制方式模拟同步发电机可为系统提供频率支撑和功率调节能力,实现友好并网。在大规模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由于单台VSG容量有限,难以满足电力系统大容量的需求,必需采用多台VSG并联运行提高容量。但是,在并联组网运行时由于功率耦合、等效阻抗不一致等问题,导致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