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BHR)与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方法。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在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BHR、LCP两种不同方法治疗36例高龄(≥70岁)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完整临床资料,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月、3月、6月、12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方面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评价,并作统计学分析。分组情况:骨水泥双极头股骨头置换(BHR)组2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5例,年龄70~95岁,平均80岁,病因:跌倒18例,交通事故2例,合并内科疾病者12例,其中并存1种者7例,并存2种者1例,并存3种者4例,按Evans分型:Ⅲ13例,Ⅳ7例。锁定加压钢板(LCP)组16人,其中男性3例,女性13例,年龄70~86岁,平均77岁,病因:跌倒13例,交通事故3例,合并内科疾病者10例,其中并存1种者5例,并存2种者5例,按Evans分型:Ⅲ11例,Ⅳ5例。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受伤机制,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查体,并对病人的髋关节功能给予术前Harris评分,同时给予入院常规检查及相关影响学检查(X线、CT等)。所有患者均给予拍双髋关节正位及患侧侧位,根据患侧情况确定骨折的Evans分型。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及全身的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对有心、肺、肝等功能障碍、糖尿病等病史者,请相关科室会诊,对暂时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相关的调理及治疗、暂时给予皮牵引治疗,直至能耐受手术。根据患者的各项术前检查,对于贫血、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患者,积极寻找原因,纠正贫血、各项离子及酸碱平衡后再进一步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BHR组: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术中尽可能保留臀中肌在转子顶部的附着点,保护大小粗隆骨折块,钢丝捆扎骨块,适当扩髓,避免医源性骨折。注意保留股骨距及重建股骨距。置换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盒1枚。 LCP组:患者置于牵引床上,在C臂X线机透视下患肢牵引、外展、内旋,复位满意后,取大腿近端外侧取一弧形切口,术中尽可能少的破坏骨膜,选择合适长度的股骨近端接骨板,持骨器把持稳定后,于股骨近端打入三根克氏针。C臂透视三根克氏针打入位置、长度满意,拧入合适长度的空心锁定螺钉,于股骨远端依次拧入四枚合适长度锁定螺钉固定,C臂透视见骨折对位对线好。结果:两组病例均随访12个月。BHR组平均手术时间比LCP组短(P<0.05),两组在平均住院日、平均切口长度、平均输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HR组与LCP组在下肢静脉血栓、脑血栓、肺部疾病、褥疮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BHR组Harris评分高于LCP组(P<0.05),术后3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LCP组高于BHR组(P<0.05)。结论:1、两组在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输血量、术后3月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BHR手术时间短,术后早期患者髋关节功能优于LCP;LCP远期髋关节功能优于BHR2、两种方法都是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方法的选择应评估患者全身状况而定3、本研究病例数略少,在反映结果的准确性及全面性上存在一定局限,对于BHR组与LCP组关节功能恢复及远期并发症的研究,有待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