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疾病关联强度大小,为嗓音疾病防治提供参照。2.通过对比干预前后嗓音声学参数、嗓音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嗓音障碍指数量表评分(VHI-30)及动态喉镜检查结果变化,探讨动态喉镜下教师声带良性病变术后嗓音训练适宜时间,并评价嗓音训练对术后声带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高有效性。方法:第一部分: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便利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收治169例声带良性增生病变教师作为VD组,同期就诊无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180例教师为NVD组。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自行编制问卷,对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收集整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Mantal-Haenszel估计95%可信区间和OR值,明确相关危险因素与疾病关联程度。第二部分:便利选取确诊并经喉镜下声带良性病变切除144例教师为研究对象,依照信封法将其分为A组(n=48)、B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A、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个月嗓音训练(认知行为干预、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声带运动和改变发音方式),分别于术后2周、1周开始嗓音训练。比较三组术前、术后3,5,7天、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2个月嗓音声学参数;三组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2个月GRBAS评估、VHI-30量表评分和动态喉镜检查结果。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部分:按照问卷收集14个可能影响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逐步回归法对单因素分析筛选结果或可能影响疾病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入回归模型职业层次、教龄、平均每周饮酒量、平均每周辛辣刺激食物次数、吸烟史、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平均每周授课数、课堂学生数。第二部分:共133例对象完成全部资料收集,其中A组46例,B组45例,对照组42例,三组一般资料、嗓音声学参数、VHI量表评分、GRBAS评估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术后3天,三组Jitter、Shimmer值均升高,DSI、MPT值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天,三组Jitter、Shimmer值呈下降趋势,DSI、MPT值呈升高趋势,Jitter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三组声学参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对象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2个月嗓音声学参数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在时间和组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三组嗓音声学参数干预后1个月、2个月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多重比较:干预后1个月,A、B组jitter、MPT值与对照组,B组Shimmer、DSI值与A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个月,A、B组嗓音声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Jitter、Shimmer、MPT值明显优于B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A、B组Jitter、Shimmer、DSI、MPT值和对照组Jitter、MPT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前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三组Jitter、Shimmer、DSI、MPT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A组Jitter、Shimmer、DSI、MPT值,B组Jitter、DSI、MPT值和对照组Jitter、Shimmer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3.组间比较:三组VHI-P、VHI-F、VHI-T评分干预后2个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多重比较:A组VHI-P评分与B组、对照组,A、B组VHI-F评分、VHI-T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A、B组VHI-F、VHI-E、VHI-T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前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A、B组VHI-P、VHI-F、VHI-E、VHI-T评分和对照组VHI-F、VHI-E、VHI-T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A组VHI-P、VHI-F、VHI-T评分,B组VHI-F、VHI-T评分和对照组VHI-T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4.三组对象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2个月G、R、B值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G值时间和组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R、B值时间和组别之间交互作用不存在(P>0.05)。组间比较:除B值外,三组G值干预后1个月、2个月,R值干预后2个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多重比较:干预后1个月,A、B组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个月,A、B组G、R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G值改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A组G、R、B值和B组G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前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A组G、R、B值和B组、对照组G、R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A组G、R、B值和B组R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5.动态喉镜显示:干预后2个月,A、B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危险因素包括职业层次、教龄、平均每周饮酒量、平均每周辛辣刺激食物、吸烟史、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平均每周授课时数、课堂学生数。2.动态喉镜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后7天声带功能开始好转,术后相对声休2周开始进行嗓音训练有助于提高嗓音质量。3.嗓音训练能明显改善教师嗓音声学参数、VHI-30量表评分、GRBAS评估指标,说明嗓音训练促进声带黏膜修复、声带功能好转和生活质量提高方面具有积极作用。4.嗓音声学分析、GRBAS评估、VHI-30量表、动态喉镜检查等多维度评估具有良好一致性,可以更全面、精确评价嗓音障碍程度,为术后转归提供治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