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薪酬定价研究——以保荐人为例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国内较为稳定的薪酬制度体系内必将会发生一场里程碑式的变革。其中,对于金融、电力、石油等行业的冲击尤其猛烈,所以当下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更加合理的薪酬模式界定制度。本文恰逢其时地给出了一套具有数理分析特性的薪酬定价模式。  “保荐人”是处于金融金字塔塔尖的人群。2014年出台的一些政策制度,虽然对于保荐人的强势地位有所削弱,但鉴于其行业的特殊性,以“保荐人”为对象进行讨论依旧具有很强的示范性。首先,保荐人职责与奖惩制度依旧不够明确,存在隐患。其次,“贡献是否与薪酬相匹配”一直为人们所诟病,骑虎难下的保荐机构一方面无法硬性拉低保荐人薪酬,另一方面还要承受薪酬制度不公平的压力。所以,明确“保荐人”职责及风险,找到合适的方法度量薪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以上因素,本文基于保荐人风险承担的角度,提出了一套新的保荐人风险薪酬定价模式。力求使得薪酬定价过程更加有理可依,也为今后其他行业的薪酬界定提供一套全新的思路和操作模式。  首先,本文对保荐人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鉴于前人对于保荐人的研究大都是在法律层面,对保荐人职责的研究比较宽泛,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条件。本文将WBS-RBS方法应用于保荐人风险识别,得到了一个明确的保荐人风险识别结果,进而结合风险多维度量法和风险指标建模,给出了保荐人风险度量的可行方法。  其次,提出了保荐人“风险薪酬”的概念,将随机最优控制理论和最优股权分配理论巧妙地移植到风险薪酬定价过程当中,通过求解HJB方程、确定收益贡献因子,得到了保荐人最优风险薪酬的显性解。  最后,给出一个实例分析。实例表明:本文提出的保荐人薪酬定价模式的实证结果与现实市场保荐人薪酬基本吻合。本文所得结果,可为相关行业的薪酬界定提供一个可行的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该论文旨在从社会福利最优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三大主流接入费定价方法——拉姆士定价、ECPR和成本定价法,并分单向接入和双向接入的两种接入模式对这三种定价方法进
20世纪下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金融理论的突破,以及金融竞争和监管环境的演变,国际金融创新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金融工具的多样化、表外业务的多样化以及金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五部分:本文第一部分概述了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部分从理论上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内涵及必要性作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