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设计与实现,对于我国农村治理人才优化、治理能力改善有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帮助。考虑到本人在上海市崇明县政府部门工作,对崇明县的大学生村官情况有所了解,也具备条件开展实地考察,因此选择该区域进行大学生村官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考察中发现,上海市崇明县是典型的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在其发展中也引进了九十多名大学生村官,但是这些大学生村官并没有获得与个人预期相对吻合的职务身份,在任职期间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村民等对于大学生村官的认同度都不是非常高,大学生村官因而就出现了普遍的角色认知偏差。受此影响,大学生村官往往稳定性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对于未来的发展与转型等存在很大的担忧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发挥大学生村官制度功能的,需要关注并探讨大学生村官角色认知偏差的具体表现与成因,探寻解决方案。由此,本文研究整理了大学生村官角色认知偏差有关的理论,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上海市崇明县大学生村官情况进行调查、访谈,初步提出大学生村官角色认知偏差的现实问题与具体表现,包括在角色融入较低、身份模糊、期待无法满足、角色调整困难、身份稳定性与社会认同度较差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官角色认知偏差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明确个人认知与现实的巨大差异是根本,而这个根本还与法律政策没有给大学生村官明确身份、也没有为其身份提供必要组织认同与保障;设计消解大学生村官角色认知偏差的对策,包括明确法律政策上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地位,确保组织管理合理、有效,并给与大学生村官更高的职业认同感。不断健全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与转变的制度保障,由此化解大学生村官对个人发展的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