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由脑内微小血管病变引起的、以微小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临床没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脑内微血管壁破坏,在一定情况下可导致微小动脉的破裂产生微量出血或微量血液可通过损伤的血管壁漏出。因此,高血压导致的微血管病变在CMBs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而CMBs的出现,提示微血管壁严重损害,是微血管病变的标志。实质上,CMBs是磁共振梯度回波技术应用后新发现的影像学形态改变。常规磁共振序列上不能显示微出血。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T2*WI)对具有磁敏感特性的物质引起的局部磁场不均匀非常敏感。由于出血后血红蛋白的相关产物氧合血红蛋白具有抗磁性,去氧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与含铁血黄素具有顺磁性,它们的磁敏感性可引起的局部磁场不均匀,与脑组织相比,在SWI及GRE-T2*WI序列上表现为低信号。因此,SWI及GRE-T2*WI序列可用于检测颅内的微出血病灶。
目的:
1.研究高血压患者脑内微出血灶的分布特点。
2.探讨高血压患者脑内微出血与临床危险分层、血压控制及脑白质改变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病情观察提供影像学依据。
3.评估SWI及GRE-T2*WI两种序列在检出高血压患者脑内微出血灶的价值,为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方法提供一定的指导。
材料和方法:
41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男性2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62.59±10.58岁)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两组,行脑常规磁共振(T1WI、T2WI、T2WI-FLAIR)及SWI序列检查,其中34例高血压患者同时行GRE-T2*WI序列检查。正常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57.00±14.46岁)均行脑常规磁共振、SWI及GRE-T2*WI序列检查,扫描技术及扫描参数与高血压组一致。对SWI及GRE-T2*WI显示的CMBs的阳性率及CMBs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SWI与GRE-T2*WI序列上微出血灶数目与高血压患者平时平均收缩压以及脑白质改变严重程度评分的相关关系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比较SWI与GRE-T2*WI序列在显示高血压患者脑内微出血灶的价值;以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磁共振常规扫描序列均未发现微出血或明显出血灶。
SWI及GRE-T2*WI序列上发现的CMBs主要位于皮质—皮质下区及双侧基底节区。
SWI及GRE-T2*WI序列上,正常对照组与高危-很高危组、低危-中危组与高危-很高危组微出血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0.01);正常对照组与低危-中危组微出血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SWI及GRE-T2*WI序列上,正常对照组与高危-很高危组、低危-中危组与高危-很高危组微出血灶数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0.001,P值<0.05);正常对照组与低危-中危组微出血灶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关性分析:高血压患者微出血灶数目与患者平时平均收缩压成正相关关系;SWI序列上高血压患者微出血灶数目与脑白质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关系。
SWI序列显示高血压患者脑内微出血灶较GRE-T2*WI序列敏感(P值<0.001)。
结论:
1.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越高,脑内微出血的机率增高,出血灶数目增多,提示危险分层越高,则脑内微小血管损伤越明显。
2.高血压患者微出血灶数目与患者平时平均收缩压成正相关,从影像学上证明血压控制的重要性;高血压患者微出血灶数目亦与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性。
3.SWI序列显示脑内微出血灶优于GRE-T2*WI序列。因此,对高血压的脑血管疾病用常规磁共振扫描序列的最好同时加上SWI扫描;另外,在需要判断颅内病灶或怀疑患者脑内有微出血灶时,SWI序列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由脑内微小血管病变引起的、以微小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临床没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脑内微血管壁破坏,在一定情况下可导致微小动脉的破裂产生微量出血或微量血液可通过损伤的血管壁漏出。因此,高血压导致的微血管病变在CMBs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而CMBs的出现,提示微血管壁严重损害,是微血管病变的标志。实质上,CMBs是磁共振梯度回波技术应用后新发现的影像学形态改变。常规磁共振序列上不能显示微出血。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T2*WI)对具有磁敏感特性的物质引起的局部磁场不均匀非常敏感。由于出血后血红蛋白的相关产物氧合血红蛋白具有抗磁性,去氧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与含铁血黄素具有顺磁性,它们的磁敏感性可引起的局部磁场不均匀,与脑组织相比,在SWI及GRE-T2*WI序列上表现为低信号。因此,SWI及GRE-T2*WI序列可用于检测颅内的微出血病灶。
目的:
1.研究高血压患者脑内微出血灶的分布特点。
2.探讨高血压患者脑内微出血与临床危险分层、血压控制及脑白质改变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病情观察提供影像学依据。
3.评估SWI及GRE-T2*WI两种序列在检出高血压患者脑内微出血灶的价值,为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方法提供一定的指导。
材料和方法:
41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男性2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62.59±10.58岁)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两组,行脑常规磁共振(T1WI、T2WI、T2WI-FLAIR)及SWI序列检查,其中34例高血压患者同时行GRE-T2*WI序列检查。正常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57.00±14.46岁)均行脑常规磁共振、SWI及GRE-T2*WI序列检查,扫描技术及扫描参数与高血压组一致。对SWI及GRE-T2*WI显示的CMBs的阳性率及CMBs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SWI与GRE-T2*WI序列上微出血灶数目与高血压患者平时平均收缩压以及脑白质改变严重程度评分的相关关系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比较SWI与GRE-T2*WI序列在显示高血压患者脑内微出血灶的价值;以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磁共振常规扫描序列均未发现微出血或明显出血灶。
SWI及GRE-T2*WI序列上发现的CMBs主要位于皮质—皮质下区及双侧基底节区。
SWI及GRE-T2*WI序列上,正常对照组与高危-很高危组、低危-中危组与高危-很高危组微出血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0.01);正常对照组与低危-中危组微出血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SWI及GRE-T2*WI序列上,正常对照组与高危-很高危组、低危-中危组与高危-很高危组微出血灶数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0.001,P值<0.05);正常对照组与低危-中危组微出血灶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关性分析:高血压患者微出血灶数目与患者平时平均收缩压成正相关关系;SWI序列上高血压患者微出血灶数目与脑白质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关系。
SWI序列显示高血压患者脑内微出血灶较GRE-T2*WI序列敏感(P值<0.001)。
结论:
1.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越高,脑内微出血的机率增高,出血灶数目增多,提示危险分层越高,则脑内微小血管损伤越明显。
2.高血压患者微出血灶数目与患者平时平均收缩压成正相关,从影像学上证明血压控制的重要性;高血压患者微出血灶数目亦与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性。
3.SWI序列显示脑内微出血灶优于GRE-T2*WI序列。因此,对高血压的脑血管疾病用常规磁共振扫描序列的最好同时加上SWI扫描;另外,在需要判断颅内病灶或怀疑患者脑内有微出血灶时,SWI序列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