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倡议,将沿线国家紧密联系、加深了中国和印、孟、缅三国的贸易互通。目前,中国、印度、孟加拉、缅甸四国都处在不断发展经济、积极消除贫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时期,共同面临着国内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重任。印度、孟加拉国和缅甸国内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现象,这对于贫困国家边界的次区域合作很具有挑战意义。中、印两国覆盖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孟加拉和缅甸是世界最落后的国家,因此探究中国与印、孟、缅三国的贸易发展潜力对发展中大国人口和困难经济体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中国与印度两个发展中大国的经贸关系将更加密切,中国将带动孟加拉、缅甸两国的贸易发展、投资合作以及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为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挖掘中国与孟、印、缅三国的贸易潜力、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符合“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面向西南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对延续我国与周边国家几千年来的互连互通和友好合作具有深远影响。中国与印、孟、缅三国的贸易合作将辐射东南亚、南亚和东亚三大经济板块,促进其贸易联合发展;对维系边缘地区安全与稳定、提升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以分析中国与印度、孟加拉、缅甸三国的贸易潜力为主线,将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贸易引力模型作为研究贸易潜力的理论支撑。选取2003年至2017年的数据来分析中国与印度、缅甸、孟加拉三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状况,利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和对称性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中国与印、孟、缅三国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并通过建立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孟、印、缅三国贸易潜力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前文的分析论证,得出推进中国与印度、孟加拉、缅甸三国贸易的对策建议。根据本文的分析论证得出:第一,近15年来,除个别年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贸易额有所下降,中印、中孟、中缅贸易额整体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第二,比较中印、中孟、中缅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得到2007年到2017年,中与印、孟两国的贸易产品属于竞争关系,中、缅两国出口产品存在较大程度的互补性。根据对称性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中国的各类贸易商品与印、缅、孟三国的贸易商品均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第四,通过建立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知,中国GDP每增加1%,使双边贸易额增加1.48%;印、孟、缅三国GDP每增加1%,贸易额增加1.23%;中国人口每增加1%,贸易额减少0.29%;中印、中孟、中缅之间的空间直线距离平均增加1%,中印、中孟、中缅的贸易额平均减少0.20%;中、印两国接壤,会使其贸易额增加1.42%;若印度、孟加拉、缅甸属于上合组织,贸易额增加1.91%。第四,设定贸易潜力值为真实值/拟合值,将真实贸易额(T)与贸易引力模型估算出的拟合值(T’)的比值大于1.15的称为“贸易过度型”,二者比值介于0.85和1.15之间称为“贸易适中型”,二者比值小于0.85称为“贸易不足型”。最后,根据前文的分析与论证,得到推进中国与印度、缅甸、孟加拉三国贸易的对策与建议:四国都应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经贸合作,减轻贸易失衡现状;彼此应增强政治互信,促进互利共赢;应充分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推进两国经贸合作走向更深层次,利用产业落差,推进产业转移;发展重点产业,带动贸易经济;通过不断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挖掘中国与印、孟、缅三国的贸易潜力。总之,研究中国与印、孟、缅三国的贸易潜力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制造人口红利、帮助处于世界最落后的经济体。因此,中、印、孟、缅四国应该共同携手,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以贸易带动经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的经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