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运行的核心之一,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有一类内部欺诈风险因其人为性、突发性和低频高损性,产生的破坏力极大。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多起商业银行内部欺诈事件,有的造成了巨大损失,有的对银行声誉产生了影响,有的甚至直接导致了银行的破产。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领域,压力测试是一种较新的方法,2007年12月25日中国银监会制定下发了《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并于2008年至今组织商业银行进行了多次房地产贷款和流动性压力测试。本文以商业银行内部欺诈风险为研究起点,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欺诈损失事件的概括和分析,认为此类风险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三种:一是“委托—代理”关系下产生的道德风险,二是信贷过程中的寻租行为,三是赌徒心理下的铤而走险。本文还对商业银行内部欺诈风险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具有人为性和内生性、低频高损性和发生具有周期性三个特征。根据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的一般方法,本文总结并设计了商业银行内部欺诈风险压力测试的具体流程,主要包括确定承压对象和承压指标、设置压力因素和压力指标、设计压力情景、构建压力模型、运行压力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五部分。针对压力模型构建过程中的模型选择,认为对数正态分布能够较好拟合损失额度分布,泊松分布能够较好拟合损失频率分布,在此基础上可运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拟合一年内的整体内部欺诈损失。在搜集了媒体公开报道的我国1990—2010年147起商业银行内部欺诈损失事件的基础上,对损失数据进行了统计特征和分类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特征验证了对内部欺诈风险形成机理和特征的总结。在对内部欺诈风险压力测试的实证过程中,将原始数据组作为参照组,根据历史上发生过的极端损失事件设计了7个压力情景。在99.9%置信水平下参照的组VaR值为849000万元,加入7个压力情景下的VaR值分别为963900万元、1554200万元、1825200万元、2699000万元、1790000万元、10110000万元和2904000万元,结果表明压力模型具有较好的传导性和敏感性,同时随着压力情景的增大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内部欺诈风险明显增大,其变化率最高的达到1090.8%,而这些恰恰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欺诈事件,可见运用压力测试的方法进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欺诈风险管理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