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每个时期都有其具有代表性的创作体裁。在古希腊和罗马音乐时期,记谱法的出现使音乐能更好的服务于宗教。中世纪音乐时期,将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推展至高峰。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新思想的产生,使人们开始对宗教音乐进行改革,形成了以众赞歌和以四声部无伴奏合唱为主的复调体裁。在接下来的巴洛克音乐时期,随着乐器的改良和制作工艺的进步,音乐向着多方面发展——在声乐方面,歌剧、清唱剧、康塔塔是主要的创作体裁;在器乐方面,古典奏鸣曲和协奏曲是主要的创作题材;具体到键盘方面,管风琴和古钢琴演奏的主要体裁是托卡塔、赋格与舞曲性质的组曲。直至古典音乐时期,钢琴奏鸣曲、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则成为器乐方面的主要表现体裁。钢琴奏鸣曲作为古典乐派时期钢琴音乐作品的一种重要体裁形式,数百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音乐学术研究、钢琴的演奏与教学中。据史料记载,键盘奏鸣曲在巴洛克时期便已出现,后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诸多古典乐派大师的继承、完善、创新,在古典乐派鼎盛时期以其成熟的结构、规范严谨的创作手法,渐渐发展至顶峰,使奏鸣曲成为古典乐派钢琴创作体裁的代表形式之一,成为后人演奏、学习的经典之作。钢琴奏鸣曲在不同时期,以其不变的完整结构和多变的音乐语汇,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贝多芬和舒伯特作为同时代的音乐家,对社会背景的变迁在情感表达上还是不尽相同的。个人性格特点和地位也有较大差异,使两人的作品都有着不可代替和容易区分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体现出了古典主义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向浪漫主义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的转变过程。通过对两个乐派及关键人物的对比分析,使广大钢琴爱好者更加了解钢琴艺术的历史,了解奏鸣曲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了解如何诠释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音乐作品。在为数众多的钢琴奏鸣曲作品中,若仅就奏鸣曲本身的曲式结构而言,各作品之间相差无几。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其具体内容、风格、规模大小等多方面的分析比较,来划分出作品所处的时代现状、社会背景,甚至可以通过作品体会到作曲家在作品创作时的情感与生活状态。本文主要以古典和浪漫时期的两位代表人物——贝多芬和舒伯特奏鸣曲创作对比探究为切入点。通过对两位作曲家作品的比对分析,对钢琴奏鸣曲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创作进行研究,加深对创作及演奏教学的认识。更加充分的把握两个乐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如何对不同时期的作品给以更精确的表达,更好的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教学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