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主胰管的影像学表现在鉴别主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恶性中的价值研究目的:探讨主胰管的MSCT影像学表现在鉴别主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MD-IPMN)良恶性中的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MD-IPMNs患者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均行MSCT检查。由两名医师观察主胰管的影像学表现,将主胰管最宽处直径、主胰管扩张形态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主胰管直径在鉴别MD-IPMNs良恶性中的作用,并确定最佳诊断界值和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主胰管直径判断病变良恶性有临床意义,其鉴别良恶性的AUC为75.9%,最佳诊断界值为11mm,敏感性73.9%,特异性85.5%。主胰管扩张不均匀可提示该病倾向恶性。结论:主胰管的影像学表现对MD-IPMNs良恶性的鉴别具有敏感性,对术前评估和随访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第二部分壁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在鉴别主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恶性中的价值研究目的:探讨壁结节的MSCT影像学表现在鉴别主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MD-IPMN)良恶性中的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在影像学检查中明确观察到壁结节的41例MD-IPMNs患者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均行MSCT检查。由两名医师观察病灶壁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将壁结节大小、位置、个数、边界及强化方式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壁结节大小在鉴别MD-IPMNs良恶性中的作用,并确定最佳诊断界值和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壁结节大小对判断病变良恶性有临床意义,其鉴别良恶性的AUC为74.7%,最佳诊断界值为1.35cm,敏感性56%,特异性91.7%。多个壁结节或壁结节边界不清可提示该病倾向恶性,壁结节位置、强化程度对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不大。结论:壁结节影像学表现对MD-IPMNs良恶性的鉴别有临床意义,对术前评估和随访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第三部分其他影像学征象对主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恶性鉴别的意义研究目的:探讨胰腺实质内钙化灶、胰腺实质萎缩、肝内外胆管扩张在鉴别主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MD-IPMN)良恶性中的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MD-IPMNs患者影像学资料。患者术前均行MSCT检查。由两名医师观察病灶是否有钙化灶、胰腺实质萎缩及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评价以上影像学表现在鉴别MD-IPMNs良恶性中的作用。结果:三种影像学表现对该病良恶性鉴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实质内出现钙化灶、胰腺实质萎缩、肝内外胆管扩张的影像学表现均可提示MD-IPMNs恶性。可从更全面角度为临床提供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