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后,在整合国防科技工业和培育战略性科技产业的双重背景下,世界主要国家逐渐探索出“军民一体化”的改革之路。我国的军民融合实践始于改革开放初期,2015年军民融合发展正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由于过去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在科研和生产领域长期封闭运行,缺乏市场竞争机制,而我国大部分民用工业科技含量相对偏低,因此我国军民融合制造业发展中“军转民”部分资源配置效率低和“民参军”部分技术层次低、缺乏有效的科技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凸显。要破解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制造业的发展难题,必然要求军民融合制造业在全要素生产率上有较大提升。以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军民融合制造业发展,可以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两个维度展开。因此,本文对我国军民融合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掌握其变动趋势,探究其增长方式,然后进一步分析军民融合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为提升我国军民融合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对全面把握军民融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其高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选取我国军民融合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作为观测样本,采用118家上市公司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军民融合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效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然后将DEA-Malmquist模型测得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面板回归模型,深入剖析我国军民融合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军民融合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2010-2017年间我国军民融合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总体呈现轻微下降趋势,年均下降了5.2%,其中技术效率指数年均下降了6.3%,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了1.2%。研究期内技术效率指数呈波动性下降态势,技术进步指数显现波动性增长趋势,二者存在错位涨跌现象。由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无法实现同期均衡增长,使得军民融合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难以稳步提升。(2)根据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指数的测度结果,将我国军民融合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分为高效增长型、粗放增长型以及悲惨增长型三种类型,得到其增长方式的分布情况。其中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均大于1的高效增长型企业最少,粗放增长型企业最多,且以技术效率偏低型居多,技术进步偏低型企业较少,还有相当部分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均小于1的悲惨增长型企业。上市公司增长方式的分布情况显示军民融合制造业整体呈现技术效率不足的粗放式发展态势。(3)我国军民融合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研发资本投入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即全要素生产率随研发资本投入强度的增加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计算得出曲线的拐点为27.31%,研究期内我国军民融合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资本投入强度远低于理论门槛值,位于U型曲线左侧,应进一步加大研发投资力度使其跨过U型曲线拐点。(4)我国军民融合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企业成长能力和企业获利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技术选择水平和股权集中度对军民融合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加强技术人员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扩大优势主营业务、合理匹配技术选择水平和降低股权集中度等方式有效促进军民融合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本文的研究特色和可能创新点为:(1)突破已有文献在线性框架下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禁锢,本文在非线性框架下,发现军民融合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研发资本投入强度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即研发投入强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2)本文从现实数据出发,对军民融合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成果与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形成了有效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