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期刊的蓬勃,是现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醒目现实。它们对译介取积极的姿态并努力实践,在译介运动中推波助澜。而文学翻译也像文学创作一样,常受译者自身文化环境和文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使译作打上译入语文化的烙印,负载着译入语时代文化的意蕴。因此从期刊的译介入手,去探讨译介文学背后所蕴涵的时代文学的意蕴,将能更近的触摸到时代文化的特质。 基于此,本文以抗战时期在重庆出版的《时与潮文艺》作为研究对象。从“期刊的发行”、“专号”、“名著评介”、“名著节译”、“作家研究”、“作品译介”等方面分析它在翻译文学上的特点,并把这些特点放置在整个四十年代重庆翻译文学的背景下,找出《时与潮文艺》与《文学月报》、《文学新报》、《法国文学》、《世界文艺季刊》等同时期其他文艺刊物在译介上的同和异,并着重考察不同的方面。从而得到《时与潮文艺》在翻译反法西斯类作品时,也在思索这类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引介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时,也在强调即使是关注内心的创作也应该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的独特性。再从《时与潮文艺》所处的外部环境——“沙磁文化区”、期刊的发行人——“时与潮社”、主要撰稿人——“中大”人等方面分析造成这些独特性的原因。并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来探讨整个大后方文化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