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南低山丘陵区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x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退化是土地持续性利用的主要威胁,土地退化降低植被的实际和潜在的覆盖度。土壤利用和植被覆盖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大小、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利于土地的持续性利用和退化土地的恢复。本文从恢复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退化地土壤肥力的角度出发,对比不同退耕年限的农田之间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研究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农田弃耕后,随着植被自然演替,土壤pH值虽然有所降低,但是仍然在酸性范围内,说明鄂东南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壤缓冲能力比较强;2.农田弃耕后,而随着弃耕年代的推移,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利用FAME图谱分析测定的总FAME生物量、真菌、细菌、革兰氏阴性菌等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但与弃耕时间没有相关性,说明在演替初期土壤微生物可利用的有效基质的含量逐渐降低,而在演替后期土壤微生物可利用的有效基质的含量逐渐升高。3.土壤C/N的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弃耕13年达到峰值后略有下降,在弃耕23年到75年的过程中趋于稳定。4.代谢熵在植被演替前期升高,也许是由于耕地弃耕后土壤微生物活性比较低,利用基质的效率比较低,随着演替的进展,代谢熵快速提高,微生物活性降低,在演替后期,随着地面枯落物的增多,qCO2又逐渐降低,微生物活性逐渐提高。
其他文献
云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或者冰晶微粒结合而成的可见聚合体,它可以调节大气能量的收支平衡,影响气候的变化。而云的存在降低了卫星遥感数据的利用率,如何准确的判别并剔除云像元,为反演地表及大气参数做好准备工作就成为了气象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依托四川省地震局项目“MODIS卫星遥感数据综合云检测软件研制及遥测数据对比分析计算软件开发”,对云检测的原理、ACEESS数据库中MODIS卫星遥感数据的
学位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