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水稻(Oryza rufipogon L.)的祖先种,含有很多特有的优异基因,是水稻品种改良的主要基因来源。本研究利用一套以湖南茶陵的普通野生稻为供体、冷敏感水稻品系R9810为受体构建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开展重要产量性状及耐冷性状定位,并对另一套以三亚普通野生稻为供体、9311为受体的染色体置换系进行耐冷性定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茶陵野生稻导入系遗传分析:筛选出136对在导入系双亲间具有多态性且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的分子标记,包括68对SSR标记和68对In Del标记。利用这136对标记对茶陵野生稻50个导入系的遗传背景进行检测,发现单个导入系携带染色体片段数为2-31个,平均每个导入系携带24个导入片段;导入片段长度大小范围为0.1-115.5c M,平均长度为16.1 c M;导入片段覆盖野生稻基因组的87.89%。(2)产量性状相关QTL定位:对3个环境中的茶陵野生稻导入系群体进行田间表型和考种鉴定,结合SSR/In Del分子标记的基因型鉴定,共定位到25个与产量性状相关的QTLs,其中有16个QTLs的加性效应为正值,表明来自茶陵野生稻的染色体片段能够使相关性状增加,且位于标记RM168附近的粒长QTL、RM420附近的粒宽QTL以及In Del6-9附近的有效分蘖数目QTL均在2个环境中检测到。(3)发芽期耐冷QTL定位:检测14℃低温条件下茶陵野生稻导入系群体的发芽率、耐冷级别,结合基因型数据,鉴定到2个与发芽期耐冷相关的QTLs,其中,位于5号染色体In Del5-1标记附近的QTL与发芽期耐冷级别相关,位于12号染色体上RM19标记附近的QTL与发芽率相关。将LOD阈值设为2.0时,检测到3个与耐冷级别相关的QTLs,分别被定位于2号染色体的In Del2-14、6号染色体的RM402、11号染色体的RM224标记附近,且加性效应均为负值,表明来自茶陵野生稻的染色体片段能够提高栽培稻耐冷能力。同时,利用三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定位到2个与发芽期耐冷相关的QTLs。(4)耐冷候选基因分析:将茶陵野生稻导入系群体鉴定到的耐冷QTL q LGR12定位至一个560 kb的区间内,该区间内存在2个在耐冷相关基因表达中发挥调控作用的NAC类转录因子以及6个与应对压力与非生物刺激有关的基因。将三亚野生稻置换系群体鉴定到的耐冷QTL q LGR1定位至一个88 kb的区间内,该区间内的候选基因可能为Os GH3-2。对耐冷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来自三亚野生稻的2个耐冷QTLs,通过调控一系列耐冷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了置换系的耐冷性。(5)优异种质资源发掘:通过对两套群体材料的表型鉴定,结合QTL定位,从茶陵野生稻导入系群体中发掘出2份发芽期优异耐冷种质资源和3份苗期优异耐冷种质资源,从三亚野生稻置换系群体中鉴定出2份发芽期优异耐冷种质资源,可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优良基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