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锚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加固措施。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在各类岩土工程中大量的使用锚杆,到现在已经有50年了,其使用寿命究竟有多长?事实上,锚固体处于地下水、杂散电流和硫酸盐、氯离子等侵蚀性物质环境中,增加了锚固体破坏的可能性。对于硫酸盐侵蚀问题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宏观力学性能的,往往忽略了内在的微观形态和成分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以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IRT1045)为依托,分别对腐蚀条件下砂浆的微观形态、内部成分以及砂浆锚固体与锚杆之间接触界面粘结特性的变化情况等进行试验研究,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①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硫酸盐侵蚀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重庆地区锚固结构的主要破坏形式,总结分析了硫酸盐侵蚀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作用机理。②通过电镜扫描现代技术(SEM)和电子探针(EDS)对受硫酸钠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腐蚀作用下的砂浆锚固体在工作状态下受的内在形貌变化特征,并找出了不同腐蚀时间的微观变化以及元素的变化规律。③通过XRD测试技术,分别测试了腐蚀90天和150天后的试件分析得到了内部不同深度的物质成分组成以及水泥砂浆自身和反应生成的四种物质(钙矾石、石膏、氢氧化钙、碳酸钙)随着深度的变化规律。④通过对受力工况和不受力工况下锚杆砂浆试件的同步腐蚀试验,获得了砂浆-锚杆界面的粘结强度和荷载位移关系以及极限粘结强度随腐蚀时间的变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