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喹啉铜在稻田中使用后的残留消解情况和生态环境效应,确定喹啉铜在稻田中使用后的生态环境安全性及科学合理的施用方法,通过添加回收率实验研究并建立了分析与检测稻田样品中喹啉铜残留量的技术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研究了33.5%喹啉铜悬浮剂在稻田中使用后其有效成分喹啉铜的残留消解情况,提出了33.5%喹啉铜悬浮剂在稻田中科学合理使用的建议;另外,还研究了喹啉铜、松脂酸铜、硫酸铜钙、碱式硫酸铜和氢氧化铜对稻田生态环境中水生生物(蝌蚪和三叶浮萍)的毒性,比较了这五种铜制剂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的大小及机理,此外还研究了这五种铜制剂农药对三叶浮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并建立了喹啉铜在稻田水、稻田土壤、水稻植株、稻秆、谷壳和糙米中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稻田水、水稻植株、稻秆、谷壳和糙米用乙腈和1mol/L的盐酸提取,土壤用乙腈和2mol/L的氢氧化钠提取。稻田水无需净化,其余样品用正己烷和乙腈净化后,采用带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喹啉铜在糙米中的添加回收率在82.84%~108.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84%~4.87%之间,喹啉铜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2.0×10-10g,符合农药残留量分析与检测的技术要求。(2)于2013年在湖南长沙、浙江杭州和广西南宁进行了33.5%喹啉铜悬浮剂在水稻田施用后其有效成分喹啉铜的消解动态试验和最终残留试验。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喹啉铜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喹啉铜在稻田水、稻田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14d~5.38d、11.63d~16.08d和4.95d~5.87d之间,这说明喹啉铜在稻田中属于易消解农药。将33.5%喹啉铜悬浮剂按有效浓度301.5g a.i./ha和452.25g a.i./ha喷施2~3次(施药间隔期为7d)进行最终残留试验。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距最后一次施药后的21d时,糙米中喹啉铜的残留量均小于0.01mg/kg。故提出33.5%喹啉铜悬浮剂在水稻田中安全合理使用的建议为:最高制剂用药量为900g/ha(有效成分含量为:301.5g a.i./ha),每季水稻最多施药2次,收获水稻的安全间隔期为21d。(3)通过松脂酸铜、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硫酸铜钙和喹啉铜对蝌蚪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松脂酸铜和硫酸铜钙对蝌蚪的急性毒性为中毒性,碱式硫酸铜和氢氧化铜对蝌蚪的急性毒性为高毒性,喹啉铜对蝌蚪的急性毒性为剧毒性;其对蝌蚪的96h LC50分别为1.760、0.148、0.319、1.334和0.0046 mg/L。其对蝌蚪的毒性从大至小为:喹啉铜>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硫酸铜钙>松脂酸铜。(4)通过松脂酸铜、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硫酸铜钙和喹啉铜对三叶浮萍生长及生理生化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松脂酸铜和硫酸铜钙对三叶浮萍毒性为低毒级,碱式硫酸铜和氢氧化铜对三叶浮萍的毒性为中毒级,喹啉铜对三叶浮萍的毒性为高毒级;其对三叶浮萍的96h EC50分别为5.85、0.44、1.18、5.12和0.17mg/L。研究了其对三叶浮萍体内色素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发现低浓度铜制剂农药能刺激三叶浮萍体内色素增长,高浓度铜制剂农药减少三叶浮萍体内色素。其对三叶浮萍的毒性从大至小同其对蝌蚪的毒性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