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由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IR贯穿于T2DM的全过程,而胰岛β细胞功能(isletβ-cell function)的逐渐衰竭是T2DM病情进展的原因。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葡萄糖毒性(glucose toxicity)和脂毒性、各种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IL-6、SAA等)、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原发性因素等,其中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是独立于其他DM因子预测T2DM的重要指标。持续存在的葡萄糖毒性是诱发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加重的主要因素,且可进一步加重IR。研究发现在T2DM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不仅有效减轻葡萄糖毒性,还可以抑制脂肪分解,并有非特异抗炎作用,从而恢复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二甲双胍是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的代表,它通过降低FFA、TG及非特异抗炎作用等机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 -diketone,TZD)药物如吡格列酮有减轻IR作用。本研究从T2DM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的多个原因入手,通过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及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对短病程T2DM进行治疗的疗效对比,探讨短病程T2DM强化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73例住院的短病程T2DM患者随机分为:单纯CSII组、CSII联合二甲双胍组、CSII联合吡格列酮组。强化治疗前测定各组患者高敏CRP (high sensitivity CRP,hs-CRP)、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胰岛素(Insulin,Ins)、C肽(C-peptide,CP)及75g葡萄糖负荷后(2h)PG、Ins、CP。三组皆应用MiniMed Paradigm型胰岛素泵,采用超短效胰岛素优泌乐(Humalog)方法行降糖治疗,起始量为0.7u/Kg/天,同时二甲双胍组加用格华止(850mg日两次口服),吡格列酮组加用艾汀(15mg日一次口服)。所有患者均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糖尿病标准热卡饮食,并每天监测毛细血管血糖至少7次,每日根据血糖调节优泌乐剂量。以FBG<7 mmol/L,2hPBG<10 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并记录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治疗费用。各组强化治疗2周后,复查以上指标。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β细胞功能〔Homa=20×Fins/(FPG-3.5)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Fins/22.5),同时比较三组病例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及治疗费用。强化治疗期间血糖难达标而需要加用其他降糖药者均未列入本研究中。结果:三组病例经过两周的强化治疗后FPG、HomaIR水平显著下降(P<0.05),Homaβ、Ins和C肽反应倍数水平显著升高(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单纯CSII组、吡格列酮组hs-CRP水平亦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强化治疗后二甲双胍组、吡格列酮组与单纯CSII组相比Homaβ水平显著升高(P<0.05)、HomaIR水平显著下降(P<0.05);二甲双胍组比单纯CSII组、吡格列酮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缩短、胰岛素用量及治疗费用显著下降( P<0.05);各组间FPG和hs-CRP下降水平、Ins和C肽反应倍数升高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应用Pearson′s相关分析显示,FPG与Homaβ、Ins反应倍数、C肽反应倍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0.46和0.63,均P<0.05),与HomaIR呈正相关(r为0.53,P<0.05)。结论:1. T2DM患者的FPG与胰岛β细胞功能、Ins和C肽反应倍数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经强化降糖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改善,提示高血糖所诱发的葡萄糖毒性在T2DM进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CSII联合二甲双胍或CSII联合吡格列酮较单纯CSII能更有效的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特别是CSII联合二甲双胍能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