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的住院患儿,测定其血浆中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浓度,探讨抗生素对小儿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影响,通过对抗生素治疗患儿使用维生素K<,1>预防性治疗,以改善维生素K缺乏状态,减少抗生素副作用。
    方法:选择2005年10月~12月间38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患有感染性疾病(营养状况良好、进食可、无肝胆肾功能损害、无腹泻、未服用影响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或凝血药物,无DIC、血小板正常),需要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头孢三嗪、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抗生素治疗组,治疗时间≤2天作为A组抗生素治疗前,≥5天为A组抗生素治疗后。治疗前后自身对照。B组:抗生素治疗+维生素K<,1>干预组,抗生素治疗时间≤2天作为B组抗生素治疗前,抗生素治疗一周后静脉点滴维生素K<,1>10mg,用维生素K<,1>后24~48小时为B组干预后。每例患儿在抗生素治疗不同时间(0天,1~4天,≥5天)留取双份或三份血浆,给予维生素K<,1>干预者在静脉点滴维生素K<,1>24~48小时后采血。从A、B两组患儿的全部血液标本中选择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而未使用维生素K<,1>干预者作为C组,按治疗时间分为三组:1~4天为C<,1>;5~7天为C<,2>;1>8天为C<,3>。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同时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脂等共27项)。保留0.5ml 血浆,-20℃冰箱保存待测。ELISA法测定血浆中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 浓度。观察腹泻、皮肤黏膜出血等悔床表现。所得结果用SAS v6.1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两比较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各项指标之间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 
    结论:
    1、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引起小儿维生素K缺乏。
    2、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时间愈长,机体维生素K缺乏程度愈严重。
    3、抗生素治疗期间给予维生素K<,1>10mg预防性治疗可改善维生素K缺乏状态,避免抗生素相关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