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发展起来,作为中国银行业第三梯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银监会明确支持城商行开设异地分支机构以来,跨区域经营成为城商行突破地域限制,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监管当局对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政策和态度经历了限制→个别松动→支持→谨慎对待等几个阶段,2013年有消息称城商行跨区扩张或重开闸,政策的几度反复表明监管当局也未形成明确的判断。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对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效率给予客观评价,为监管部门正确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基于2007~2013年47家代表性城商行329组观测值的经验数据,按资产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城商行三类,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结合Malmquist指数和超效率模型研究,结果发现:1.大型城商行纯技术效率最高,综合效率相对略低,源于规模效率相对较低,故应合理控制投入,寻找适当经营规模;中型城商行综合效率最低,源于纯技术效率最低,故应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合理选择跨区域扩张规模,确保对跨区域设立的异地分行有效管理;小型城商行综合效率相对最高,半数银行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可在提高其经营管理技术水平的前提下,适度扩大规模获取规模效应以达到规模经济。2.以时间为对象比较2007~2013年样本均值的不同年份的变化情况,城商行纯技术效率变动和规模效率变动大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趋势,2010~2011年基本处于最低水平,技术变化是制约全要素生产率M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3.大多年份当年未跨区城商行效率高于当年跨区城商行效率,城商行跨区域初期经营效率低于未跨区城商行,但随着时间推移,城商行跨区域逐渐普及,城商行的效率提升也逐渐显现,究其原因,跨区域初期,需大量前期投入,随着城商行逐渐打开异地分行市场,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只需边际投入,效率提高显现。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影响43家样本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因素。实证表明,跨区域经营方面,城商行设异地分行当年效率显著下降,源于跨区需大量前期投入但知名度低产出增长慢,而异地分行数与效率负的弱相关,盲目扩张或管理跟不上扩张步伐会导致效率下降,随着异地市场打开,效率提高显现,有滞后性,故城商行应理性对待跨区经营;银行规模方面,资产规模与效率显著正相关,而存款显著负相关,原因是利率市场化下部分城商行盲目吸存支付高利率,且尚不能以合适贷款利率转换成优质贷款,故应做大做实已建分行市场,注重存贷有效转化;安全性方面,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均正相关不显著,这是短期效率,长期来看应安全经营,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贷款率;盈利性方面,资产净利率与效率显著正相关,成本收入比负的弱相关,相关性弱由于受跨区初期营业费用增加大于收入增加使成本收入比稍高,故应提高资产盈利能力,提升成本支出管理水平和管理精细化程度;流动性方面,流动性比率呈正的弱相关,相关性弱由于流动性资产满足临时支付但盈利稍低,钱荒和利率市场化使银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保持适度流动性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