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发光材料可分为上转换发光材料和下转换发光材料,上转换发光材料可以吸收两个或多个长波长的近红外光发射出短波长的可见光,具有低自荧光背景、高信噪比和探测灵敏度高等优点,且近红外激发波长位于生物光学透明窗口,在能源,生物医用等方面表现了极具价值的应用前景;下转换发光材料的独特转换方式使其发光量子效率可超过100%,在显示照明领域,硅单晶太阳能电池板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以共沉淀-水热法合成了 Eu2+,Nd3+掺杂SrMoO4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和Eu3+掺杂MCaMoO4(M=Li、Na、K)的红光材料,对两种材料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优化条件下的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共沉淀-水热法合成出了 SrMoO4:Eu2+,Nd3+的上转换发光材料。首先对制备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得到初步的单因素优化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优实验条件为Eu离子的掺杂量nEu/Sr=0.10,敏化剂Nd3+离子掺杂量nNd/Eu=2.0,共沉淀体系pH=6,分散剂PEG-2000的用量Mp/M=0.07。在最优条件下进行三次重复实验,对制得的目标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荧光光谱分析。XRD分析结果表明:目标产物的结构为单一的四方晶系白钨矿SrMoO4晶体结构,稀土离子的掺杂没有改变基质材料的结构;SEM分析结果表明:晶体颗粒呈方块状结构,粒径为100 nm;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目标产物激发光波长为808nm,对应于Nd3+的特征吸收峰,归属于4F3→4I9/2,发射峰位于527 nm附近,对应于Eu2+的特征发光,归属于Eu2+的4f65d→4f7特征发射,发光机理属于上转换发光。(2)采用共沉淀-水热法合成出了 CaMoO4:Eu3+的下转换发光材料。首先对制备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得到初步的单因素优化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的最优实验条件为Eu3+离子掺杂量nEu/Ca=0.25,共沉淀体系pH=6,共沉淀温度Tc=50℃,分散剂PEG-2000的用量Mp/M=0.03。在最优条件下重复三次实验并对制备的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荧光光谱分析。XRD分析结果表明:目标产物的晶相结构为单一的四方晶系CaMoO4结构;SEM分析结果表明:晶体颗粒呈规则的类球形,粒径达到100 nm;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可以被395 nm,465 nm激发(归属于Eu3+的7F0→5L6,7F0→5D2电子吸收跃迁)产生595 nm(Eu3+的5D0→7F1磁偶极允许跃迁)和616nm(Eu3+的5D0→7F2电偶极允许的跃迁)的发射光。在此基础上分别对目标产物掺杂电荷补偿剂Li+、Na+、K+离子,分析结果表明:掺杂电荷补偿剂后产物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大小与未掺杂前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目标产物的发光性能随电荷补偿剂掺杂浓度升高先增强后减弱,nM/Ca=0.15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其中K离子掺杂对发光强度的增强最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