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差异较大。我们通过研究0-Ⅱ期(此次分期根据国际TNM第七版即2009版进行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外科治疗预后影响因素,来探讨如何提高食管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以此来指导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3年6月-2004年10月期间416例0期-Ⅱ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分析主要预后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的部位、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病变浸润深度。其中男性290例,女性126例,男女之间比例为2.3:1;年龄35-76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8岁,50岁以下62例,50岁(包括50岁)-59岁162例,60岁(包括60岁)以上192例;肿瘤大小此处取肿瘤长径作为分组标准,其中肿瘤长径< 3 cm者79例, 3cm≤肿瘤长径<5 cm者132例,≥5 cm者205例;肿瘤位于食管胸上段者58例,胸中段者227例,胸下段者131例;临床病理分期根据国际TNM第七版分期法分组:0期-Ⅰ期30例,Ⅱ期386例;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别按照转移淋巴结个数及淋巴结有无转移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其中淋巴结转移个数按照0、1、≥2枚分成3个组别进行比较,其中0枚淋巴结转移为325例,1枚淋巴结转移为36例,大于等于2枚淋巴结转移为55例;根据淋巴结转移有无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前者为91例,后者为325例,本研究每个患者淋巴结摘取个数均在6枚以上,总的摘取淋巴结个数为2696枚,期中166枚发生转移;病变浸润深度根据国际TNM分期法,其中Tis为高度不典型增生(腺癌无法确定原位癌)、T1为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T2肿瘤侵及固有肌层、T3肿瘤侵及食管纤维膜,将Tis -T1、T2、T3分成三组,其中Tis -T1为28例、T2为176例、T3为212例。根据患者随访结果,按生存期分为两个阶段(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整体3年5年生存率,Kaplan - M eier法计算各组别之间生存率,采用Log- Rank检验比较各组别之间生存差别和Cox多因素回归对本组病例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通过寿命表法计算总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6%,44%。利用Kaplan - M eier及采用Log- Rank检验比较各组别之间生存差别发现肿瘤长径、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各组之间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 05;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各组之间的生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 0. 05。Cox多因素回归对本组病例的预后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肿瘤浸润深度为影响0-Ⅱ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对0-Ⅱ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外科治疗后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肿瘤长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对0-Ⅱ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外科治疗后预后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中肿瘤的长径、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浸润深度为影响0-Ⅱ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研究分析发现肿瘤长径越小、TNM分期越早、淋巴结转移个数越少、肿瘤浸润深度越浅患者的预后越好,反之预后越差。对0-Ⅱ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外科治疗后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发现食管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本次研究再次提示“三早”对食管癌治疗以及预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