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早期疗效评估的可行性。 方法: 根据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结束后ADC值和FA值的增加或减少是否超过均值的2个标准差,将30例患者(共有38个病灶)分为反应组和相对无反应组,其中反应组23例,共29个病灶,相对无反应组7例,共9个病灶。分别比较反应组和相对无反应组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前后肿瘤最大径值的变化,分别比较反应组和相对无反应组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前后ADC值和FA值的变化,并探讨反应组和相对无反应组新辅助化疗前初始ADC0值和FA0值的关系。 结果: ①反应组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结束后肿瘤的最大径较化疗前稍减小(t=6.048,P<0.05);相对无反应组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前后肿瘤的最大径变化不显著(t=0.588,P>0.05)。 ②反应组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后ADC值较化疗前明显升高(t=16.836,P<0.05),FA0值较化疗前明显下降(t=12.248,P<0.05);相对无反应组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后ADC值和FA值较化疗前均无明显变化(t=1.193,P>0.05;t=0.468,P>0.05)。 ③反应组新辅助化疗前初始ADC0值低于相对无反应组(t=7.208,P<0.05);反应组新辅助化疗前初始FA0值略低于相对无反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9,P>0.05)。 结论: ①乳腺癌化疗前后ADC值和FA值的变化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的敏感性指标。 ②初始ADC0值较低的乳腺癌患者可能对化疗药物更敏感,这可为新辅助化疗适用人群的选择提供依据,初始FA0值无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