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东南地区以其地理原因,自古以来即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可视为一个小的文化圈。秦时这里作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的上党郡,在日后也被称为上党地区。今日该地区包括长治、晋城二市,古时称为潞州、泽州,是目前全国五代、宋、金木构建筑遗存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地区。目前对该区域整体早期建筑的研究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并有许多成果问世。本文进一步聚焦于早期木构相对集中且更小的文化与传统区域——长治市平顺县浊漳河谷,选择流域内历史最悠久、现存遗构、石刻数量最多、历时最长的佛寺——龙门寺进行个案的深入研究与发掘。本文第一部分(第一、二章)首先对潞州地区的自然地理、建置变迁、历史交通等给予说明。其次利用府县地方志等材料,对境内的历史山川、佛寺进行汇总与标记。之后在此二者基础上,探讨潞州佛寺的分布与选址特点,并最终得出浊漳河谷内佛寺密集的原因,进而着重分析了龙门寺个案的选址特点及其自然、文化景观。本文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首先以笔者整理并抄录的龙门寺现存六十余处石刻及河谷内其他寺院石刻材料为基础,结合历史、佛教史等背景,考察了龙门寺历经千年的寺史、法脉传承及布局演变,同时涉及了河谷内其他寺院的历史。其次对龙门寺现存五代、宋、金、元、明的文物建筑及石刻遗存进行分项调查、绘图与记录。最后以河谷内五代大云院弥陀殿、北宋龙门寺大雄宝殿两座典型建筑的结构形制特征为切入点,放眼至整个晋东南乃至北方地区十二世纪以前的早期木构建筑,指出柱梁结构类型、转角结构、补间铺作彼此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演进过程,从中亦可窥视出南、北结构的分区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