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烷作为大气中仅次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第三大温室气体,其浓度的增加会加速全球气候变暖。应用曼—肯德尔(M-K突变检测)等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瓦里关(WLG)、临安(LAN)、龙凤山(LFS)、上甸子(SDZ)和2010年7月—2013年12月香格里拉(XGLL)本底站甲烷浓度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临安、龙凤山、上甸子、瓦里关和香格里拉本底站观测的甲烷浓度对AIRS/AMSU(以下简称AIRS)反演的近地面甲烷产品进行了验证,并对比了AIRS/AMSU和GOSAT产品之间的差异,最后利用AIRS三级产品对中国地区CH4浓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气本底站观测的甲烷浓度的整体变化规律表现为:研究时段内临安站点的甲烷浓度最高,平均值为1965 ppbv;龙凤山站次高,平均值是1939 ppbv;上甸子站居中,均值为1914ppbv;瓦里关和香格里拉站的最低,平均值分别是1864和1861ppbv。瓦里关站甲烷浓度年均增长率为0.034%,临安、龙凤山、上甸子和香格里拉本底站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033%、0.025%、0.018%和0.01%。临安、龙凤山、上甸子均出现浓度突变点,突变点出现的时间与污染过程发生的时间相吻合。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临安站甲烷浓度在7月份达到谷值;龙凤山为“W”型变化;上甸子站在7、8月份CH4浓度最高,瓦里关季节变化与上甸子类似;而香格里拉站点夏季CH4浓度受季风的影响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单峰。除了瓦里关站点,其它4个站点甲烷浓度的日变化均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午后达到全天最低值,夜间和凌晨的浓度较高;而瓦里关正好相反,于正午达到全天甲烷浓度的峰值,这是由于牧区放牧造成的。(2)AIRS反演甲烷产品的地基检验结果表明:临安、龙凤山、上甸子、瓦里关和香格里拉本底站观测和AIRS反演近地面产品的平均偏差约为-93.12ppbv、-44.03ppbv、-30.75ppbv、-5.19ppbv 和 9.65ppbv,相关系数分别是 0.5、0.53、0.21、0.49 和 0.11,标准差均不超过22ppbv。AIRS反演结果整体偏低于地基观测结果,AIRS反演结果和地基观测结果逐月变化特征相同。AIRS反演精度受云的影响较大,并且受到反演算法、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3)AIRS与GOSAT反演甲烷廓线的对比结果表明:AIRS和GOSAT反演值随高度的分布一致,近地面附近GOSAT反演值略高于AIRS反演值。500—600hPa高度二者吻合度最高,偏差在17.9ppbv以内。在10—70hPa高度范围二者反演值的偏差较大,AIRS反演值显著高于GOSAT反演值,偏差可以达到254.5ppbv。(4)对中国地区甲烷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地面CH4浓度属于南低北高的情况,中国东部沿海比西部的甲烷浓度高。含油气盆地的地区甲烷浓度相对较高。近地面CH4浓度季节变化特征为:秋冬季节的甲烷浓度要高于春夏季节的甲烷浓度。青藏高原的甲烷浓度在秋季达到最大,主要是受到强辐合作用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我国南部地区的甲烷浓度四季变化不明显。中国地区对流层的甲烷浓度在2009—2013年表现出明显的增长。总的来说,中国地区甲烷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而且随着高度的增加,各地之间的甲烷浓度差值也在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