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观察及评价活血消异方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2通过建立EM盆腔粘连大鼠模型,观察EM对大鼠盆腔粘连形成的影响及对TGF-β1/Smad3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探讨活血消异方对EM盆腔粘连改善的机理,为EM相关盆腔粘连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以OEM患者为研究对象,予活血消异方加减治疗6个月经周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囊肿体积、VAS痛经、COX痛经症状、月经情况、慢性盆腔痛、CA125和CA199变化、妊娠情况等,评价活血消异方改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2实验研究:采用自体移植将子宫内膜移植于肠系膜上的方法,建立EM盆腔粘连大鼠模型,观察盆腔粘连形成发展过程及模型成熟时间。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空白组及假手术组,中西药组内分为造模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给药组,共9个组。中药组予活血消异方灌胃干预治疗,模型组、空白组、假手术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肌注GnRH-α(达菲林)干预治疗。连续给药28天后,分别取材,采用免疫组化、RT-PCR法检测造模大鼠粘连腹膜组织及空白组正常腹膜组织中TGF-β1、Smad3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1)囊肿体积:服药3个月经周期和服药6个月经周期后,囊肿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右侧囊肿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左侧囊肿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2)VAS痛经:VAS痛经程度及痛经持续时间均随服药周期延长而逐渐降低及缩短,治疗后各个周期VAS痛经程度均比治疗前极显著降低(P<0.01);对缩短痛经持续时间疗效相对较慢,服药4个月经周期后才表现出显著差异;在缓解痛经程度方面,中药对单纯OEM组较OEM合并腺肌症组疗效相对较快,在缩短痛经时间方面,两组疗效相当,均服药4个月经周期后才表现出显著差异。(3)COX痛经症状:COX症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随治疗周期延长逐渐减轻及缩短,其中小腹疼痛、背(腰骶)痛、乏力、易激惹症状治疗前后有极显著差异(P<0.01);食欲不振、头痛、失眠、抑郁症状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4)CPP症状:CPP临床症状随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中药对单纯OEM组疗效优于OEM合并腺肌症组,单纯OEM组服药1个月经周期后CPP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极显著降低(P<0.01),而OEM合并腺肌症组服药4个月经周期后才出现显著性差异。(5)月经量:月经量过多症状随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服药6个月经周期后月经量积分均值降低至正常范围内。(6)经色经质:活血消异方对经色经质异常有一定改善作用,服药5个月经周期后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7) CA125、CA199:活血消异方对血清CA125、CA199阳性者下调效果不理想。(8)妊娠率:活血消异方能促进OEM患者妊娠。2实验研究(1)采用自身移植将子宫内膜移植于肠粘膜上的建模方法,模型成功率达100%;造模术后第5天大鼠模型为本实验研究最合适的EM盆腔粘连大鼠模型。(2)EM盆腔粘连大鼠粘连腹膜组织TGF-β1、Smad3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西药组各组大鼠粘连腹膜组织TGF-β1、 Smad3基因和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中药组药物干预越早,盆腔粘连评分越低,TGF-β1基因和蛋白表达越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西药组药物干预时间与TGF-β1、 Smad3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未表现出相应趋势。结论1临床观察:活血消异方能缩减OEM体积,减缓疼痛症状(痛经及CPP),改善月经情况,促进生育能,但下调血清CA125、CA199水平不理想。2实验研究:EM可导致严重、广泛的盆腔粘连;活血消异方能通过降调TGF-β1/Smad3信号传导,改善EM盆腔粘连程度,且中药干预越早,改善盆腔粘连程度疗效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