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拳击是属于聪明人和勇敢者的运动,是一项对参与者的技术、力量、速度、耐力、智慧、作风及意志力等综合能力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不仅能帮助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各个机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还能培养人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机智敏捷的思维能力,沉着果断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近年来国家大力普及和发展拳击运动,着重将目标放在数量庞大的普通高校大学生群体上,通过2015年首届“全国大学生拳击锦标赛”的成功举办打响了这一枪。由于这项运动不受场地限制,易于开展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实用性和健身价值,符合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普通高校开展拳击运动在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的同时,对拳击运动的普及和推广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我国普通高校拳击运动的开展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多个角度对我国普通高校开展拳击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包括拳击的文化、起源与历史演变,拳击项目的特点与优势,拳击的价值体现,“体教结合”模式下拳击的发展,我国普通高校师生对于拳击的认知程度,高校教师的授课能力及解决办法,高校师生对于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拳击运动的意愿以及普通高校室内外运动场馆设施情况。并且对高校的部分专家、领导和体育局的老师进行就高校开展环境、开展模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资条件及评价办法进行访谈。完成了三种形式下我国普通高校开展拳击运动的教学设计以及评价标准。针对必要性和可行性现状,我国普通高校应当重视起来,积极加强师资队伍的组建与培养,调整教师结构。加大对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投入,外聘专业高水平的拳击教练员。在场地、教练等方面对拳击社团予以支持。尽快将开设拳击选修课纳入高校体育课程计划,早日实现高水平运动队的梯队建设。使拳击运动通过我国普通高校这个大的媒介进入更大的社会群体,达到普及与推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