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志愿者培训体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f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成为一项蓬勃发展的国际性事业。志愿者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在社区服务、慈善、社会治安、扶贫、环境保护、国际援助、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支持政府协调社会全面发展的坚实力量。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起步比较晚,志愿服务理论尚未完善,在提高志愿者自身素质和志愿服务质量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而构建志愿者培训体系则是提高志愿者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我国志愿者的培训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可以推动志愿服务在我国的深入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全面回顾了我国志愿者培训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志愿者培训存在的问题:法制法规不健全;运营资金匮乏;管理机构行政色彩浓厚;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相脱节;激励措施不完善。同时,通过对美国、德国和台湾等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志愿者培训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它们的特点,并借鉴其中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志愿者培训体系的对策建议:第一,以志愿精神为核心构建志愿者培训体系。志愿者培训目标的设定,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课程的设计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都应该紧紧围绕志愿精神的培养这一核心内容来进行。第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志愿服务法律政策体系。我们应在志愿者培训,志愿者招募、甄选、考评以及奖励等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志愿服务法规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同时应探索出台灵活多样的激励政策,形成政府资助为主,企业、个人资助为辅的志愿服务资金支持网络。第三,建立合理有序的培训流程系统。培训是一个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开始于培训需求分析,通过确定培训目标、制订培训计划、选择培训方式来实施培训,最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进而反馈修正。第四,建设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通过聘用高校教师,招募义工,发展本组织资深志愿者等手段,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培训师资队伍。第五,建立完善的培训课程和方法体系。志愿者培训的课程应当主要围绕态度、知识和技能这三点来展开。而培训方法除了讲授、案例分析、专题研讨之外,还应该努力创新,结合志愿者培训特点采用诸如角色情景演练、工作现场即时性培训、e-learning等方法,这对改善志愿者培训效果能发挥重要作用。第六,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培训机构。志愿者培训机构应该拥有独立的培训自主权,能够合理的整合培训资源。政府对志愿者培训机构的干预应该是间接而且有重点的,各级政府应该主要以立法规范、拨款资助等形式对志愿者培训机构的有效运营进行规范和引导,而不应该经常干预培训机构的具体运作。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现实与需求的矛盾,引发了"由面到点聚焦法"的实践探究。聚焦学生,关注他们个体的发展;聚焦素养,关注小组活动的开展;聚焦组织,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通过现代技术微
城市化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国家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指出,由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城市发展理论共同构成城市持续创新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初
<正>一魏允贞其人魏允贞(1542—1606),字懋忠,号见泉,河南南乐人。魏办事认真,性情刚直,行有清操,不随流俗,是封建社会中难得的正派清廉官员。万历五年(1577),35岁的魏允贞中
会议
<正>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hina Strategic Allianc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Pain Management and Rehabilitation,缩写为CATIP,以下简称"联盟"
研究了可再分散性乳胶粉和纤维素醚对硅酸盐水泥基自流平砂浆力学性能和防水抗渗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可再分散乳胶粉和纤维素醚降低砂浆的抗压强度,前者的不利影响大于
<正>教育有一种力量——改变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信,不论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学生们就好像一朵朵花,都能盛开,只是花期不同。所以面对不同的
伴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节能环保这一概念,而在建筑的上要求注重绿色无污染的工业技术,而绿色施工技术也其实是为了以后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体现,减少施工对
我和玉明都是1949年后出生的,虽然成长的经历有所不同,但毕竟都生活在新时代,所以我们早期的艺术观念也颇有一些相通之处。只是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因玉明的生活与工作环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建国60多年中,中国的电影事业也随着中国的国情此起彼伏。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60年里,中国影坛上出现了不少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而电影
“水”是水利风景区的核心资源,孕育着博大精深的水文化。水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母本,也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灵魂,是赋予水利风景区深厚内涵及新鲜活力的源泉,蕴含着丰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