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基于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思路,围绕产地加工方式,对中药猪苓干燥加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控制模型,实现对药材加工过程的监控,同时对不同干燥方法的干燥机理进行研究,进一步阐述干燥方式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实验以不同方式干燥加工的猪苓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猪苓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甾体类成分麦角甾醇、麦角甾酮是中药猪苓发挥利尿作用的主要成分,2015版《中国药典》中,猪苓药材仅以麦角甾醇为质量评价指标,结合文献发现,近年来猪苓质量控制指标建立方面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对测定方法的优化,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双波长同时测定两种甾体类成分。初步建立麦角甾醇、麦角甾酮及猪苓多糖多指标测定方法,为猪苓药材质量控制研究建立基础。经前期查阅文献发现,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较多,同一种多糖对不同测定方法的亲和力存在差异,实验通过对比将硫酸蒽酮法与苯酚硫酸法测定猪苓多糖的测定结果,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猪苓多糖含量,优选测定方法,同时确定测定工艺。改进猪苓多糖回流提取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结合响应曲面法优化猪苓中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优化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温度、液料比条件。第二章基于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中药猪苓干燥工艺实验探究烘干干燥法(50℃、60℃、70℃、80℃温度下)、微波干燥法及冷冻干燥法及传统自然干燥法对猪苓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猪苓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基于各成分含量优选产地药材干燥加工方式。同时对猪苓中多糖成分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分别考察经提取纯化后的猪苓多糖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基于等级权重层次分析法,依据问题性质及优选工艺目标,将不同层次通过隶属关系聚集在一起,将测定各指标予以量化分析以克服主观评价,综合优选最佳加工方案。第三章结合电子鼻、电子眼技术对猪苓色、味变化的研究实验采用电子鼻、电子眼技术对加工处理后的猪苓饮片进行测定,研究不同干燥工艺下的饮片颜色、气味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因子分析处理数据,建立质量控制分析模型,实现对样品的在线监测。第四章不同干燥工艺对猪苓饮片物性变化及药材结构的影响从药材宏观表征及微观结构入手,探究干燥方法对结构变化及物性表征间的关系。考察饮片复水率、硬度及饮片成分溶出效果,微观条件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样品的结构,借助Image J软件测定不同干燥饮片中孔隙周长与孔隙面积,通过引入干燥条件下的分形维数的概念,结合数学模型探究干燥条件的分形特征,描述猪苓饮片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建立双波长测定猪苓中甾体类成分的方法,麦角甾醇在25.00-600.00μg·m L-1(r=0.999)、麦角甾酮在2.00-40.00μg·m L-1(r=0.999)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20%和2.35%。麦角甾醇精度度、稳定性、重现性RSD值分别为0.51%、0.95%、1.88%,麦角甾酮精度度、稳定性、重现性RSD值分别为0.27%、1.04%、0.64%。建立的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实现对猪苓药材的质量评价。硫酸蒽酮法测定猪苓多糖结果更稳定,重复性更高,加样回收率更高,测定条件为取多糖溶液1m L加入0.02mg·m L-1的硫酸蒽酮溶液2.5m L,在70℃水浴条件下反应5min,冰水中冷却。确定猪苓多糖最佳工艺为液料比为100:1条件下设置温度为60℃超声时间60min,验证实验表明该工艺稳定。测定18批不同厂家的猪苓饮片及猪苓药材中麦角甾醇、麦角甾酮及多糖含量,麦角甾醇含量为1.798mg·g-1-3.969 mg·g-1;麦角甾酮含量为0.041mg·g-1-0.095 mg·g-1,多糖含量为19.569 mg·g-1-24.230 mg·g-1,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的要求。不同干燥温度及不同干燥加工方法对猪苓中甾体类、多糖成分含量影响显著。采用80℃烘干干燥及微波干燥法对多糖成分有保留作用,而目前广泛应用的自然晒干法对猪苓中多糖成分保留效果不佳。同时,采用猪苓产地炮制一体化加工工艺有显著优势,可以免去药材干燥后再水润软化后再切的工序。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及干燥温度对猪苓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50-60℃干燥饮片时,抗氧化活性较强。采用低温及高温条件下干燥处理均会对猪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有下降趋势。结合综合评分法考察猪苓中麦角甾醇含量、多糖含量、麦角甾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及浸出物含量,以综合评分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饮片80℃烘干干燥时,药材中各指标综合效果达到最佳,确定猪苓产地加工一体化干燥工艺。为促进猪苓药材产地加工炮制规范的建立,保证中药材、中药饮片品质及提高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提供基础。电子鼻、电子眼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工艺下猪苓饮片的气味无明显差异;不同干燥条件下猪苓饮片的色泽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建立80℃烘干干燥模型,对炮制品进行区分,为生产加工过程控制环节提供基础,为促进电子鼻、电子眼在炮制工艺过程控制、质量鉴别控制、不合格产品剔除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思路。在对不同干燥方法干燥机理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生长年限下的猪苓药材,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饮片中孔隙结构更明显,复水效果更强,硬度减小。通过测定不同产地药材、饮片,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猪苓饮片中复水率与孔隙结构越大小成正相关,与饮片硬度成反比。采用不同干燥方式,对饮片结构产生的影响不同,通过计算平均孔隙面积及平均孔隙周长,结果表明孔隙面积对数与周长对数存在线性关系(r=0.955),不同干燥方法分形维数不同;随着干燥温度的上升,分形维数逐渐减小;结合饮片中多糖成分溶出发现,分形维数越小,饮片溶出到达最大溶出浓度所需的时间越短,成分溶出效果更好,提示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干燥温度有助于提高成分溶出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