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总线的温室自动化系统设计与控制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标志,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农业进程中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据我国目前温室应用情况看,技术落后、分布不均、经济效益差等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改变传统的人工控制和管理方式,研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符合我国国情的温室自动化系统,对普及和提高我国现代化温室生产技术水平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和国外温室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状况,总结了温室自动化发展趋势,通过对比凸现了我国落后的温室应用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温室发展中普遍存在的控制和管理问题,指出本文研究的温室自动化系统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其次,在对温室生态环境建模与控制方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本文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提出的基于最小均方差的单层前馈神经网络(ANN+LMS)模型参数辨识算法。针对温室环境主要因子近似模型的特点,论述了训练成熟的神经网络节点权值和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间接方法建立温室主要环境因子近似模型。并在模型建立基础上设计了温室环境因子模糊PID控制算法。 再次,针对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新能源研究中心的温室,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它具有多主工作方式、通信可靠性高、传输距离远、成本低等优点。该系统由控制室的PC机和温室内的单片机系统组成,针对PC机主要完成复杂算法计算和数据记录功能,设计了运行界面、辨识界面、控制界面等;针对单片机系统具体功能设计了CAN通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控制输出模块的详细硬件电路和实现程序。 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在温室中进行本文设计的温室自动化系统的相关实验,以温度为代表对文中提出的模型参数辨识算法和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本文主要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做了一些基于CAN总线的温室自动化系统设计和控制的尝试性研究工作。研究工作得到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020011)和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60534040)的资助。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的是一种40.5kV电压等级新型SF6充气柜的产品设计和研制。绪论部分概述了项目开发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发展现状。总体方案设计部分介绍了柜体结构选型
随着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对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传统的定期检修已不能满足输变电设备安全运行的要求,以状态检修代替定期检修已成为电力系统设备检修的必然
随着电网结构的发展和完善,输电线路的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高压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设施,作为电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关乎到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但是由
在最优潮流模型中加入暂态稳定约束,求取电力系统的运行点,能够有效地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但暂态稳定约束的计入也大大加重了最优潮流问题的计算负担。如何在最优潮流问
测量方式经历了一维到多维,显示模式相应地经历了从指针、电子显示到图像显示的转变。因此数字图像处理在测量方面的应用,将是测量领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对基于数字图像处
在现代电力供电系统中,由于电气化铁道的发展,大容量电弧炉的使用以及电力电子器件的大量应用等,使得电网的波形发生畸变而产生谐波。谐波不但对电力设备、电力用户和通信线路构
南方电网己形成了以SDH光纤电路为基础的容量大、质量可靠的光纤网,传送了大量电网保护业务。本项目研究光纤网络的自愈方式、环保护方式、传输时延等性能指标能否符合电网继
电力系统的中心任务是保证电网能够安全、可靠、经济和优质的运行。通过对无功电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网的有功损耗,提高电压水平,使用电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然而无功
天然气是当今世界能源消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煤炭、石油一起并称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天然气的基本组分是甲烷,除了作化工原料外,主要用作燃料。由于天然气的热值高,燃烧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