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S/TLR4调节TGFβ1信号通路在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缩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CP)是由于心包弹性丧失所导致的心室舒张期充盈异常。无弹性的心包限制了心室的容积,心房及静脉压显著增高,每搏量和心输出量减少,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劳力性呼吸困难、水肿,甚至猝死和心律失常等。早期病变主要是渗出、纤维化累及脏层心包,慢性期出现严重的纤维化、钙化和粘连。CP在出现舒张功能的同时也伴随着收缩功能的异常,其病理基础是心肌的纤维化。心肌纤维化可能是影响CP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CP早期心肌组织纤维化的机制是其治疗和预后研究的基础和关键。TGFβ1能促进心包间质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通过Smads蛋白磷酸化,引起αSMA、COLⅠ/Ⅲ和细胞外基质异常表达和失衡。TGFβ1可能是CP致心肌纤维化的关键环节;LPS/TLR4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上调TGFβ1表达;LPS/TLR4上调TGFβ1/Smads通路可能是导致CP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本研究以小型动物大鼠为模型制备对象,探索不开胸心包腔注射致炎剂制备CP模型的方法,从心包弹性丧失和心室舒张异常两方面对模型进行验证。在成功制备的大鼠CP模型的基础上,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从纵向、圆周、径向和扭转方向的多项运动指标着手,进一步认知和评价CP致大鼠心肌损伤的特点和程度。在明确CP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损伤的病理和功能改变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检测CP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LPS/TLR4—TGFβ1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以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为研究对象,在原代提取、培养的大鼠CFs中进一步验证LPS/TLR4上调TGFβ1/Smads在CP致心肌纤维化机制的可能性。研究方法:1、大鼠缩窄性心包炎模型的制备与验证:(1)雄性Wistar大鼠24只,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单纯LPS处理组(LPS)、单纯滑石粉处理组(TP)、LPS+滑石粉处理组(LPS+TP)。每组抽签法各随机分入6只大鼠。经前胸壁向心包腔内注射相应致炎剂。(2)饲养8 w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处死取材。(3)大体标本、HE、Masson、天狼星红染色观察4组大鼠心包增厚、纤维化情况。(4)明确LPS+TP组处理方法有效后,检测N组和LPS+TP组壁层心包组织中纤维化标志物αSMA、COLⅠ、COLⅢ的m RNA表达量和αSMA的蛋白表达量。2、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模型大鼠心肌损伤:(1)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2组:对照组(N)13只、模型组(CP)17只。CP组经前胸壁向心包腔内注射致炎剂,N组同时麻醉,但不进行心包腔注射。(2)饲养8 w后行应用GE Vivid E9超声诊断仪,M12S探头(9 MHz~12 MHz),Rodent程序,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留存各切面动态图像并脱机在GE Echo PAC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和数据测量计算,常规测量腔室内径、面积、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环E’和E/E’,测量扭转、圆周、纵向、径向应变和应变率等指标。(3)大体标本、HE、Masson、天狼星红染色观察2组大鼠心包增厚、纤维化情况。3、LPS/TLR4上调TGFβ1/Smads促进缩窄性心包炎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机制的研究:(1)免疫组化检测N组和CP组大鼠脏层心包和心肌组织TGFβ1的表达情况。(2)Real-time PCR检测2组大鼠游离壁组织中TLR4、TGFβ1、αSMA、COLⅠ、COLⅢ、MMP1/2/8/9/13、TIMP1/2的m RNA表达量。(3)Western Blot检测TLR4、TGFβ1、Smad2/3、p-Smad2/3、αSMA的蛋白表达量。(4)原代提取并培养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免疫荧光检测VIM进行鉴定,按(1)DMSO-LPS-LPS+CLI095、(2)DMSO-LPS-LPS+LY2157299-TGFβ1、(3)DMSO-TGFβ1-TGFβ1+SIS3,共3组细胞分组方案进行处理。(5)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各细胞分组相关指标表达情况。结果:1、大鼠缩窄性心包炎模型的制备与验证:(1)N组大鼠壁层心包菲薄、透明,HE染色脏层心包呈单层细胞结构,Masson染色纤细蓝染,SR染色纤细红染;LPS组壁层心包略浑浊、增厚,HE染色局部脏层心包略增厚,与N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asson染色呈蓝染,SR染色呈红染,阳性染色面积比无统计学差异;TP组壁层心包内可见散在滑石粉颗粒,透明度降低,浑浊、增厚,与心脏表面有少许点状粘连,HE染色局部脏层心包增厚,与N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但病变部位较局限,Masson染色呈蓝染,SR染色呈红染,阳性染色面积比无统计学差异;LPS+TP组壁层心包明显增厚、粘连、浑浊变白,无法透过壁层心包观察到心脏,与心脏剥离困难,心脏表面可见脏层心包增厚,浑浊变白,HE染色脏层心包普遍显著增厚,呈多层细胞结构,局部可见滑石粉颗粒沉着及炎细胞浸润,心包厚度与其余各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Masson染色脏层心包明显增厚、蓝染,阳性染色面积比显著高于N组,心外膜下心肌组织间隙内亦可见局部少许蓝染,SR染色脏层心包明显增厚、红染,阳性染色面积比显著高于N组。(2)与对照组相比,3种造模方法二尖瓣口E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LPS+TP组的侧壁侧E’峰速度较其他3组有减低的趋势,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LPS+TP组侧壁侧E/E’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壁层心包组织PCR和WB检测只纳入了N组和LPS+TP组。LPS+TP组心包组织的纤维化标志物αSMA、COLⅠ、COLⅢ的m RNA表达量较N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PS+TP组心包组织αSMA相对于内参GAPDH的蛋白表达量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模型大鼠心肌损伤:(1)CP组大鼠心房内径和面积均照N组增大;CP组E峰无明显改变,侧壁侧E’lat减低,E/E’lat增高。(2)与N组相比,CP组大鼠IVRT、UHT、TPTV延长;CP组整体扭转角度和心尖部游离壁旋转角度减小;心尖水平游离壁和间隔旋转率的S峰值均减低,基底水平游离壁S峰减低,间隔S峰无统计学差异;游离壁基底水平和心尖水平旋转率E峰减低、A峰增高、E/A减低,间隔基底水平和心尖水平的E峰无统计学差异,A峰均增高,心尖水平E/A值减低;整体扭转率Tr E较N组减低。(3)CP组大鼠游离壁纵向应变和应变率S峰减低,间隔无统计学差异,游离壁应变率E峰减低、A峰增高、E/A减低,间隔E峰无差异、A峰增高、E/A减低;径向应变和应变率多数指标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只有间隔的径向应变率A峰增高、E/A减低;圆周应变较敏感,CP组大鼠游离壁和间隔的圆周应变和应变率S峰均减低,游离壁E峰减低、A峰无差异、E/A减低,间隔E峰无差异、A峰增高、E/A减低。(4)CP大鼠的脏层心包出现了明显的增厚和纤维化,心外膜下心肌间质内可见多发的胶原纤维着色,从心外膜方向向心肌内延伸。3、LPS/TLR4上调TGFβ1/Smads促进缩窄性心包炎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机制的研究:(1)CP组大鼠增厚的脏层心包和心外膜下心肌胞浆内可见TGFβ1表达,N组无明显阳性表达。(2)CP组大鼠游离壁心肌组织TLR4、TGFβ1、αSMA、COLⅠ、COLⅢ的m RNA表达量较N组明显增高,TIMP1、TIMP2增高,MMP2增高,MMP1/TIMP1、MMP13/TIMP1减低,MMP2/TIMP2增高。(3)CP组大鼠心肌组织TLR4、TGFβ1、p-Smad2/3、αSMA、COLⅠ、COLⅢ的蛋白表达量较N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较大,呈多角形,似铺路石样,胞核较大,胞核周围胞浆内可见较多细微小泡样折光,免疫荧光检测视野内几乎均可见VIM的荧光表达。(5)LPS处理后,TGFβ1和纤维化标志物αSMA、COL I、COL III表达增高,Smad3蛋白磷酸化,CLI095和LY2157299分别通过抑制TLR4和TGFβR阻断LPS的作用;TGFβ1处理后,也可检出αSMA、COL I、COL III表达增高和Smad3蛋白磷酸化,SIS3抑制Smad3可阻断TGFβ1的作用。结论:1、以LPS联合滑石粉作为致炎剂,通过前胸壁穿刺注射进入心包腔,不开胸制备大鼠CP模型的方法,能够成功制备大鼠CP模型;模型大鼠心包增厚、纤维化,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符合CP的诊断要点。2、CP模型大鼠脏层心包明显增厚、纤维化,心外膜下心肌组织纤维化;左室游离壁收缩和舒张运动功能受损,室间隔出现间接的舒张功能损伤。3、LPS/TLR4上调TGFβ1的表达,并磷酸化Smads蛋白,引起αSMA、COLⅠ/Ⅲ的分泌,以及MMPs/TIMPs失衡,能够导致CP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
其他文献
前言: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是一种造血来源的肿瘤,其特征在于克隆增殖,分化阻滞和抑制恶性干细胞或祖细胞的凋亡。AML具有较差的临床预后,死亡率高,其总的5年生存率不超过50%。标准化疗方案通常无法达到完全缓解(CR),CR后还可能会复发。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AML发生和发展的内部机制,找到新的分子标志物,以提供有效的治疗和预后预测方案。研究方法:(1)数据库信息与组织标本:相关生物信息
目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具有高危性的血管疾病,通常临床上定义为腹主动脉不可逆的局部扩张,其最大直径大于3cm或则超过正常主动脉直径50%。AAA主要累及的腹主动脉在肾动脉分支以下部分,大部分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AAA患者常由体检筛查或者由于其他疾病做腹部超声及腹部CT检查时偶然发现,因此想早期发现和诊断AAA非常困难。当AAA不幸发生破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目前,如何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率仍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课题。既往研究发现,患者的疾病感知和患病后的心理感受会影响患者的就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并最终影响疾病康复。然而目前国内尚无可以测量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感知的评估工具,而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
目的:脓毒症心肌抑制(Sepsis-induced cardiac dysfunction,SICD)是脓毒症导致的部分可逆的心肌收缩力、容量负荷反应性和儿茶酚胺反应性下降,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的病死率显著增加。对于脓毒症心肌抑制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有研究提示线粒体损伤、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过度生成在脓毒症心肌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清除损伤线粒
目的:近些年来影像学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磁共振扫描已被纳入到新版炎性肌病的诊断标准中。18F-FDG PET/CT检查也初步表现出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应用的有效性,但是目前尚缺少大样本系统性研究,尤其是PET与MR在肌肉水平的对比研究。本研究系统性回顾分析我院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18F-FDG PET/CT及PET/MR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18F-FDG
背景: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以下简称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球约有3.34亿哮喘患者[1]。近年来,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已经从十年前的1.97%上升到3.02%,儿童哮喘患病率增幅达到了54.1%[2]。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大约有1/3的哮喘儿童没有
目的:近年来,随着早期筛查策略的广泛应用,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下降。但宫颈癌仍然是导致女性发病和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2020年全球有超过60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超过34万的死亡病例。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六位,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八位,且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有“年轻化”的趋势。当宫颈癌发生转移或复
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属于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治疗棘手。脊髓电刺激治疗技术常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最终治疗手段。已有研究发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痛敏机制在早期即已启动,这可能是神经损伤所引发的级联反应。而一旦中枢敏化发生,临床治疗效果皆随之下降。因而早期进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规范治疗,干预其痛敏发生机制,是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发展的有力措施。以往脊髓电刺激无法早期应用,是因其舒适度欠佳。而高频脊髓电
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以往称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急性肾损伤不仅会使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上升,同时也会使发生慢性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上升。每年约有1330万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其中约85%来自发展中国家,并与高死亡率和高发病率[1,2]有关。急性肾损伤主要的病理机制包括自由基损伤、细胞内
目的:δ-catenin由CTNND2基因编码,是一种E钙粘蛋白(E-cadherin)相关蛋白,属连环蛋白δ亚家族的一员。δ-catenin最初被鉴定为富集在脑组织中,但与该家族另一成员p120ctn一样,δ-catenin包含10个armadillo重复单元并且可与保守的E-cadherin的近膜结构域(JMD,juxtamembrane domain)结合以维持E-cadherin稳定性。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