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城市女性的子宫肌瘤患病情况、以及各类食物摄入情况、生活习惯特点、女性自身生理特点的横断面调查,以明确膳食、生活习惯与子宫肌瘤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体检中心募集常规健康体检的女性301名。剔除不符合纳入年龄标准、身体状况及其他标准的女性后确定最终研究人群248名。在参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手册(2010年)》及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并结合预调查结果最终确定调查问卷的内容。子宫肌瘤的诊断采用的是超声检查、骨盆触诊或妇科手术的方法,超声检查包括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团块直径≥0.5cm时诊断为子宫肌瘤。采用Epi Data 3.1进行数据双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所用到的统计方法有卡方检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结果:1本调查人群的子宫肌瘤患病率为14.9%。诊断患有子宫肌瘤病的例组的超重肥胖率要高于未被诊断为子宫肌瘤的对照组;病例组的年龄要高于对照组(70.3%vs 15.7%,40~45岁);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职业构成和受教育程度有显著地差异;饮酒者的子宫肌瘤患病率高于不饮酒者(18.9%vs6.2%,饮酒者);以上差别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女性基本情况发现,病例组中初产年龄在18~24岁间,孕次≥3次,末产年数3年以上,采用节育环,月经量过多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针对单一的食物条目而言,随着酸奶、胡萝卜、紫菜、猕猴桃、山楂糕片的摄入量增加,均使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有所下降,并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各大类食物中,橙色深绿色蔬菜摄入量的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呈现下降的趋势(中VS低:OR 0.548,95%CI 0.288~1.314;高VS低:OR 0.259,95%CI 0.079~0.846;P for trend=0.022)。增加坚果类食物的摄入量表现出了对子宫肌瘤的保护作用(中VS低:OR 0.548,95%CI0.247~1.215;高VS低:OR 0.357,95%CI 0.101~1.260;P for trend=0.047)。乳制品类的摄入量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明显的降低(中VS低:OR0.688,95%CI 0.310~1.523;高VS低:OR 0.238,95%CI 0.054~1.053;P for trend=0.038)。4经年龄校正后,酸奶、胡萝卜、紫菜、猕猴桃仍具有对子宫肌瘤患病的保护作用;橙色深绿色蔬菜也表现为对子宫肌瘤患病的保护作用,且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BMI校正后,酸奶、胡萝卜、紫菜、猕猴桃随着摄入频率增加对子宫肌瘤患病的保护作用逐渐增强,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橙色深绿色蔬菜及坚果类食物也表现出随着摄入量的增加,对子宫肌瘤患病的保护作用越强的现象,但是校正后这种相关关系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经女性生理特点因素校正后,胡萝卜对子宫肌瘤患病的保护作用不变,并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橙色深绿色蔬菜、乳制品类也表现出对子宫肌瘤患病的保护作用(P<0.05)。5经全体混杂因素校正后,胡萝卜仍能表现出随着摄入量增加对子宫肌瘤患病的显著增加的保护作用(P<0.05);而橙色深绿色蔬菜、乳制品类的高摄入水平虽然仍保留了对子宫肌瘤患病的保护作用,但不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1超重肥胖、年龄是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2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与末产年数呈现正相关关系。3节育环的使用对子宫肌瘤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4子宫肌瘤的家族聚集性研究值得关注。5教育、酒精、吸烟、体育锻炼情况、初产年龄、初潮年龄与子宫肌6瘤发病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7胡萝卜在无论是否校正混杂因素、各种校正条件下均表现出对子宫8肌瘤发病的保护作用,并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10乳制品类(部分)对子宫肌瘤保护作用的体现与校正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