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地流转一直是农村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受到了经济学、管理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普遍关注。但是,迄今为止,对农民如何实现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内在途径与过程的研究,还没有引起社会学及其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在微观上,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农户间的土地使用权交易,还没有什么完善、深入的实地研究。为此,本研究选择了杨村这样一个基层社区,把农户看作是参与农地交易的主体,引入了社会资本这一变量,通过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和类型的划分,以及社会资本系统结构分析视角的确立,建立了农村社会资本的分析框架,以农户间的土地交易过程为个案,分析了各种类型社会资本在农户土地交易中的运作基础、运作途径与过程以及运作功效等等问题,从而展示了农户土地交易的内在途径与过程,并揭示出了农户行动的逻辑。 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是微观层次(micro)的社会资本,是一种“嵌入自我的观点”(the embedded ego perspective),是个人融入网络的产物,主要指农户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中动员的有助于节约交易费用、增加收益的私人关系网络。乡土信任、人情、面子与互惠是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运作的基础。在农户的土地交易中,亲缘关系是农户运用频率最高的关系网和社会资本,地缘关系次之,而业缘关系则是很弱的。可见,在封闭和关系相对简单的农村社会,人们是严格按照“差序格局”理论来寻找关系的,即从强关系到弱关系的逐渐扩展开来的行为逻辑。 社区规范型社会资本是中观层次(meso)的社会资本,是一种“结构的观点”(the structural perspective),强调的是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模式和特征,主要指农户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中遵循和调动的有助于交易活动顺利进行的地方习俗、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社区非制度性因素。乡村社会“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结构,封闭、自足的农耕经济和以家族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都为这种非制度性因素在乡村社会产生和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土地交易中,农户基本上都是按照社区规范来进行的。可见,乡村社会的行动逻辑主要由非正式制度所主导,村民的日常行动基本上是在传统特色较强的乡规民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框架内展开的。 外部环境型社会资本是宏观层次(macro)的社会资本概念,是一种“嵌入结构的观点”(the embedded structural perspective),强调的是社会资本在其中运作的网络和组织是如何嵌入到更大的政治经济或文化、规范体系中去的,主要指农户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中遵循和调动的使其土地交易活动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制度环境、法律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农户(通过电视、清真寺和县乡的宣传活动等渠道)对外部环境的了解和认知是外部环境型社会资本在乡村社会运作的基础。在土地交易中,农户基本上都能以自己对外部环境的理解和认知做出使其土地交易合情、合法、合理的解释。 社会资本在农户土地交易中的运作,不仅节约了农户间参与土地交易的交易费用,并且维持了村庄的秩序,使得农户间的土地交易在没有市场中介组织做引导的情况下依然能合法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