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新疆西天山北部的赛里木地块—博罗霍洛岛弧带,发育诸多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这些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中普遍发育透明和不透明固相,并存在显著的铜钼矿化分带现象,是了解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中金属运移和沉淀机制的理想对象。此外,不同矿床成矿流体体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造成其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本文以详尽、扎实的野外宏观调查和室内显微岩矿相观测为基础,选取4个典型矿床(达巴特斑岩型Cu-Mo矿、喇嘛苏—赛博矽卡岩型Cu矿、莱历斯高尔斑岩型Mo矿、可克萨拉矽卡岩型Fe-Cu-Mo矿)开展成矿流体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认识:(1)在莱历斯高尔斑岩型Mo矿含辉钼矿—石英脉中石英内发现大量含黄铜矿、锐钛矿子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在可克萨拉矽卡岩型Fe-Cu-Mo矿干矽卡岩阶段透辉石中发现大量含黄铁矿子矿物的流体包裹体。根据固相相体积,计算得到成矿流体中Cu的浓度为890110186ppm,Ti的浓度为197410652ppm,Fe的浓度为69934106804ppm。流体中Cu、Fe的浓度可与世界上许多斑岩型矿床中Cu、Fe含量相类比,而流体中高Ti浓度表明Ti可以在富H2O流体中进行大尺度迁移。(2)深部流体不混溶以及Cu、Mo沉淀时不同的物理化学(氧逸度、酸碱度、温度和压力)条件,是导致达巴特斑岩型Cu-Mo矿床铜钼矿化分离的主要机制;而可克萨拉矽卡岩型Fe-Cu-Mo矿的铜钼矿化分离主要受控于酸碱度、温度和压力条件。(3)新疆西天山北部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其成矿流体体系可分为H2O-NaCl-CO2-CH4体系、H2O-NaCl-烃类体系和H2O-NaCl体系。岩浆的性质(源区物质组成及氧逸度)是导致成矿流体体系差异的主要原因:岩浆物质主要来自于洋壳的,其成矿流体一般为H2O-NaCl体系,岩浆物质主要来自于陆壳的,其成矿流体一般为富炭质挥发份的H2O-NaCl-炭质挥发份(CO2、CH4等)体系,且高氧逸度岩浆往往会造成其成矿流体中炭质挥发份以CO2为主,而低氧逸度岩浆往往会造成其成矿流体中炭质挥发份以还原性烃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