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是其全球战略与整体外交、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无论从地缘、经济和安全上美国在亚太地区都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因此,自二战以来美国在该地区一直保持着积极的介入并起着主导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以后,美国在全球战略的框架内形成了亚太地区安全战略,这个战略就是通过构建双边同盟体系、保持强大的前沿军事存在和实施积极的军事干预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及全球的扩张。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在全球层面的结束,使得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和安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意味着美国必须重新评估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重新界定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并据此形成新的亚太安全战略。冷战的结束,使得美国的全球安全环境以及亚太安全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美国在当时已经失去了与之挑战的战略对手,而且还赢得了梦寐以求的战略纵深。对于亚太安全形势而言,主要意义在于两级格局战略对抗的国际性因素消失,一方面使得亚太地区冷战的坚冰开始融化,另一方面也使得亚太地区的安全环境更为复杂和不稳定。90年代中期,从朝鲜核危机的升级、台海危机再起到区域民族主义、分离主义与恐怖组织的推波助澜,使得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由于中国的崛起,引起的大国间的互相疑惧加深,竞相扩充军备,将原已严峻的亚太安全形势推向更为复杂的形势。正是基于亚太安全形势的变化,从老布什政府、克林顿政府再到小布什政府,美国一步步的对其亚太地区安全战略进行调整,并形成了后冷战时期美国新的亚太安全战略。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了影响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因素。第二部分主要是论述在冷战结束初期,老布什政府根据冷战后国际局势和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对美国亚太安全政策的调整。第三部分主要是论述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第四部分主要是探讨在新世纪之初,共和党人小布什政府在面对亚太安全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以及“9·11”事件后,致使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全球军事安全战略,尤其是改变亚太安全战略的布局,以应对在亚太地区出现的新挑战。本文期望从上述四个部分归纳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实际变化和思想内涵。纵观冷战后美国的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演变轨迹,无论是从理论层面上,抑或是从战略的实质内涵而观之,在不同时期的亚太安全战略所显示的内涵,基本上都符合国际关系理论架构论述的主张。从国际关系理论架构探究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演变,90年代初老布什政府到克林顿政府是由现实主义向自由主义过渡,到20世纪末,克林顿政府与小布什政府的世纪交替,则是由自由主义色彩再度回归到现实主义的轨道上,更且变得更加保守。若以实质内涵观之,则是从老布什政府的“合作性威慑”战略,到克林顿政府的“预防性防务”战略,再到小布什政府的“区域安全”、“遏制与威慑”以及“先发制人”战略。而具体的转变则表现由守势战略态势向攻势战略态势转变,由国际向内外兼顾战略转变,以及由多边向单边主义战略转变。而这种理论及实质内涵的转变,无一不在诠释国际关系动态发展的复杂及永不止息的变化。本文把史实和理论相结合,以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不断变化为背景,以冷战后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的演变轨迹为线索,阐述了美国老布什政府、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并对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美日同盟的调整、美国军事部署的调整、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美国的对华政策以及影响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因素等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剖析。美国是世界超级大国,其国家安全战略的走向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其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转变与走势,也影响着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与安全稳定。本文试图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好地阐述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政策演变的轨迹,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政府调整地区安全战略的基本思路,以及推动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调整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