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为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行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农村义务教育政策体现公平性,是教育公益性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十六大以来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就是以公平为基础和原则,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尽最大可能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利,并为下个阶段的教育奠定基础。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其中对教育投入的基本规定是:落实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以县为主”的要求,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体系。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提高,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措施得以落实,教师工资也得到充分保障。国家通过实施各项政策改革教师的培养方式和人事制度,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并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要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的内涵体现在政策方面主要是:平等的原则及理念、发展的原则及目标、弱势补偿原则及取向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这些角度来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可以看出教育政策的公平性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较高,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不断增强。而政策有失公平的体现主要有: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投入整体偏低、地区间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差距巨大;城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同时城乡义务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质量差距。为发挥在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公平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政府应加大对政策公平性的关注程度,确定合理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方案,通过科学决策,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目标,优化投入结构,落实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缩小城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优化教师选拔、培养和激励体系,缩小地区间教师资源的差异。树立质量公平的观念,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