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自批评性话语分析(CDA)诞生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的重视。作为语篇分析研究的一种,它旨在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征以及生成语篇的社会背景来研究隐藏在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从而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网络信息和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的载体,新闻报道向人们传递信息,娱乐和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看似客观,实则含而不露地表达各种意识形态意义,从而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因此,迄今为止新闻语篇是批评语言学家们最热衷的研究对象。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之一。美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移民的贡献。总体上美国对移民还是持欢迎和积极态度的,但反对的声音也一直不绝于耳。
本文以费尔克劳夫的三维模式为理论框架,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对选自《纽约时报》的移民报道进行分析,尝试总结其中存在的相同的语言特征,并联系美国移民发展的历史,以阐明语篇结构中隐藏的社会意识形态。本文以奥巴马总统就职后的九篇移民报道为素材,从描述、阐释和说明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在第一个层面,主要从系统功能语法中概念功能的词汇分类和及物性角度、人际功能的情态角度和语篇功能的主位选择角度考察了文本的语言特征。在第二个层面,通过对新闻转述方式的分析,再现了新闻语篇的生成过程。在第三个层面,结合移民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美国社会经济、政治背景对新闻语篇进行解释,揭示其中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分析发现,媒体对奥巴马政府执政期间移民问题的态度是复杂矛盾的:一方面,由于自身背景的原因,奥巴马对移民抱有深切的同情心,竞选时对选民的承诺使得移民改革势在必行,媒体在此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在如何进行移民改革问题上分歧较大。大多数媒体在报道晕过分强调“非法移民”的不良影响,而对移民作出的贡献却避而不谈。追其原因,前者和美国的经济发展需求息息相关,后者则与美国社会中对移民的歧视有关。
本文通过对《纽约时报》上有关移民问题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发现其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并揭示和美国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相吻合,从而帮助读者提高对那些有失偏颇的隐晦的文章的批评性阅读意识,而不是在潜移默化中被动地全盘接受文本信息。只有这样,读者才可以理解新闻背后的真实意图。